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技术探究

作者

南姣

公民身份号码130703198401011222

引言: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作为重要临时设施,为施工安全和作业效率提供保障。悬挑式脚手架因可灵活搭建、节省材料且不受场地限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然而,其施工技术要求高,设计、材料、搭设等环节若操作不当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技术,对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技术要点

1.1 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材料准备至关重要。需准备钢管、扣件、工字钢、钢跳板、钢丝绳、挡脚板、锚环、拉环、密目安全网等材料。钢管应确保外径符合48.3mm ,偏差在 0.5mm 内,壁厚 3.6mm ,允许偏差 0.36mm ,且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纹、硬弯及严重腐蚀,严禁打孔。扣件要有产品质量证明和出厂质量控制报告,禁止使用有裂纹、变形、滑丝的扣件。工字钢一般选用至少 16 号,材质需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要准备好塔吊、电焊机、无齿锯、扳手、安全带等施工机具。作业条件方面,进场的工字钢、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验收合格,无质量缺陷。各种锚环预埋完成,并经严格验收合格。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安全教育要全面且准确地交底到位,让每一位施工人员清楚施工流程与安全注意事项。各种防护措施,如临边防护、警示标识等也要落实到位。例如,在某项目中,对进场的 500 根钢管进行抽检,发现其中 5 根存在壁厚不足问题,当即作退场处理,确保了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1.2 搭设技术

搭设流程有着严格顺序。首先进行型钢悬挑梁、预埋件制作,制作完成后进行放线定位,确保位置准确无误。随后进行预埋件安装,安装后进行砼浇筑。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穿型钢并拉线调整刚梁,使其位置精准,接着固定型钢。在立杆部位焊接钢筋头,之后竖立杆,将纵向扫地杆与立杆扣接,再安装横向扫地杆。接着依次安装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连墙件、剪刀撑,以此类推,形成一步闭合架体,最后挂密目安全网、铺脚手板和挡脚板,并拉钢丝绳。在具体操作中,预埋锚环采用成品锚环,在结构砼浇筑时准确预埋,预埋个数及位置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预埋后仔细检查,防止漏埋、少埋和位置偏差。锚环处板底部钢筋设置在锚环钢筋底部,若为单层筋时需采用 φ12 的钢筋进行两边各十字交叉绑扎加固。工字钢安装前检查固定件焊接、位置及个数,刷红白相间油漆,每种颜色 20cm ,斜向 45°。挑架布置时,在结构水平段(非转角位置)采用 3.5 米工字钢搭设,锚固长度 2.3 米,悬挑式长度 1.2 米;转角处根据建筑物结构构造,采用 4.5m、6m 或 9m 长工字钢,锚固长度不小于悬挑式长度的 1.25 倍。当悬挑式工字钢纵距无法满足架体搭设要求时,在悬挑式工字钢端部横放工字钢并采用双面焊焊接。在墙体转角处工字钢按放射形式布置,并在转角处采用工字钢横担在悬挑工字钢之上,以方便外架体立杆放置。例如,在某高层住宅项目的脚手架搭设中,严格按照上述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了脚手架搭设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 悬挑式脚手架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1 设计不合理及应对策略

在脚手架设计环节,部分设计人员未能全面综合考量整体负荷取值,致使脚手架的荷载效应不足。在安装满堂支撑架构时,分项系数常简单参照建筑结构的分项系数,而未充分考虑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实际施工中易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这往往导致负荷加重、脚手架变形,进而埋下安全隐患。另外,受建筑工人实际工作经验所限,扣件架的设计在刚度及稳定性方面常存在欠缺。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应深入施工现场,全面了解工程实际情况,精准计算脚手架所承受的各类荷载,包括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活荷载以及脚手架自身结构的恒荷载。同时,要充分考虑风荷载、地震荷载等特殊荷载的影响。在设计扣件架时,应运用专业力学知识,合理确定立杆、横杆、斜撑等构件的规格和间距,增强脚手架的刚度和稳定性。设计完成后,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2.2 材料质量问题及应对策略

尽管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用广泛,但在材料选择方面,诸多建筑工程存在把控不严格的现象。在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材质进行抽检时发现,其材料参数、荷载参数及地基参数等常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部分不良商家为降低成本,提供的钢管厚度仅为 3.0-3.2mm ,相较于标准厚度,截面惯性降低约 10% ,严重影响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此外,对于重复使用的脚手架材料,未按要求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和更换,在材料登记过程中也未做好跟踪处理。由于钢管、扣件等属于周转性材料,多次使用后易出现磨损,加之应用中忽视后续保养,常导致扣件锈蚀、变形、开裂,拧紧时出现脱丝现象,极大地降低了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针对这些问题,建筑工程在采购材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严格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对每一批次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参数符合标准。对于重复使用的材料,建立详细的材料档案,记录使用次数、维修情况等信息。定期对材料进行全面检测,对磨损严重、变形、开裂的材料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加强对材料的保养,如对钢管进行防锈处理,对扣件进行润滑保养等,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保障脚手架的安全性能。

2.3 施工技术不规范及应对策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人未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对脚手架安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多数建筑单位出于成本、时间、人力等综合因素考虑,所雇佣的建筑工人多为进城务工农民,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安全性缺乏足够认知,这导致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过程中,脚手架的步距、横距设置过大,施工人员未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甚至私自更改脚手架结构,而质检人员把关不严,给后续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在地基处理方面,杆底设定不合格,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四周排水不充分,致使地基沉降明显,出现泡水现象,造成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底部底杆悬空。此外,相关方案落实不到位,如立杆与水平杆的接扣件未有效连接,脚手架作业面小、横杆间距较大、铺设的脚手板固定不牢、踢脚板无法安装、栏杆及安全网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在某项目中,设计为顶托式支撑,但现场未合理安排,导致横担及扣件承受力过大。为规范施工技术,建筑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脚手架施工技术和安全要点,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安排专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对违规操作及时制止并纠正。加强对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每完成一步脚手架搭设,都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步距、横距、立杆垂直度等参数符合要求,以确保脚手架施工安全。

结束语:悬挑式脚手架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安全与效率的关键保障。从施工准备到拆除的全流程技术要点把控,能有效提升脚手架稳定性;针对设计、材料、施工及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为工程安全筑牢防线。随着建筑高度与复杂度提升,需持续创新悬挑式脚手架技术,结合新材料、智能化监测手段优化施工工艺,强化全周期标准化管理,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龚铜 . 悬挑式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5,52(03):4-6.

[2] 朱 艺 云 . 建 筑 施 工 悬 挑 式 脚 手 架 施 工 技 术 探 究 [J]. 居业 ,2024,(12):37-39.

[3] 梁志龙 . 高层建筑中悬挑脚手架施工与安全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2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