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高中化学教学

作者

朱素琴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225400

前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常常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其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反应机制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此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能通过心理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化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知识点密集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压力。通过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采用更具同理心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增强自信。例如,在讲解复杂化学原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引导,鼓励学生正视困难,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1]。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互动,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或负面情绪。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还能促进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心理学知识,这有助于提升其教育敏感性和教学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化学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创造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学创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以情感共鸣为纽带,构建化学课堂的“心理安全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然而,化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概念抽象的学科,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因此,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通过情感共鸣构建“心理安全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为什么食物在冰箱中保存得更久?”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例如,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失误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而是以温和的语气指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缓解学习压力 [2]。

(二)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心理韧性

高中化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心理韧性。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心理素质。

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铁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来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资料查找不全面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探索,并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

(三)以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心理成长

传统的化学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感 [3]。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与心理成长。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规范性、团队合作精神等。通过这种多元评价,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同时,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反馈性,在每次实验后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心理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反思总结等,并在学期末进行展示。这种档案袋评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以情境教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心理活力

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心理活力。

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塑料的化学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或环保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这种实地考察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心理活力[4]。

结语: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文广.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 2024.

[2] 杨婷 .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J]. 时代教育 : 中旬 , 2021(5):2.

[3] 符 迎 佳 . 融 入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创 新 高 中 化 学 教 学 [J]. 2021.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1.01.604.

[4] 鲁胜 ." 化学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整合 " 的实验研究 [C]// 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0[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