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实施策略探究
刘永顺
宁阳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400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据统计,建筑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高达 45% ,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 30%~40% 。这些数据警示我们,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建筑企业急需转变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本文立足建设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深入探讨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对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的核心内涵与行业价值
1.1 工程技术管理在质量管控中的主导作用
工程技术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核心手段,其能够通过对施工流程进行规范控制,实现质量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重点把握材料验收、工艺标准、检测验收三个关键环节。鉴于当前部分项目存在的质量缺陷,往往源于技术交底不彻底或过程监督不到位,建立三级技术复核制度,即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查、监理终检的递进式管理,可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实体质量,还能减少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重保障。
1.2 节能减排对建筑行业转型的现实意义
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居高不下,推动节能减排成为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机械使用方案与照明控制系统,能够显著降低电力消耗。比如采用塔吊与施工电梯的协同调度策略,可减少设备空转时间。材料选择方面,推广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既能减少天然石材开采,又可降低建材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形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互动。
2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的实施原则
2.1 全面考虑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应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来综合考虑,在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都应该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2.2 适度超前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关注,更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工艺流程优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材料,积极探索新的建设理念和方法,推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精细管理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持续精益求精。例如,在建筑物设计方面可以采用 BIM 技术,通过数字化建造计算和模拟,优化建筑物设计方案,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在材料选择上,应选用环保型材料,同时注重材料的选用和组合,以确保整个建筑物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2.4 科技创新
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需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强投入。应加大对数字化建造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先进科技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施工效率、改进工艺流程和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也可以探索更多的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的方向转型发展。
3 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实施策略
3.1 落实三级质量责任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管控需要建立贯穿施工全流程的责任体系,将管理职责细化到班组、项目部、监理三个层级,并形成联动机制。首先,班组层面推行“自检签字”制度,要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工序完成后,作业组长需在 2h 内完成质量检查并签字确认,同时拍摄带水印的现场照片上传至管理系统,这种即时留痕方式可有效杜绝事后补签的造假行为。其次,项目部质量主管每日开展两次现场巡查,重点核查混凝土坍落度、防水卷材搭接宽度等关键指标,每周五组织各班组召开质量分析会,将高频问题分类整理成整改清单并明确责任人。最后,监理单位需对隐蔽工程实施“双人验收”制度,比如地下室防水施工时,要求土建监理与安装监理共同核验管线预留位置与防水层完整性,任何一方提出异议均需暂停施工重新核验[1]。
3.2 构建能耗动态监测体系
首先,施工现场能耗精细化管理需要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监测网络,具体可在配电箱、水泵房、塔吊控制柜等关键节点安装智能计量装置,每 15min 自动上传用电量、用水量数据至中央数据库。其次,监测系统设置三级预警机制,当日能耗超计划值 10% 触发黄色预警并短信通知工长,超 20% 启动红色预警并自动切断非必要电源。再次,数据分析模块应重点监测焊接设备、降水泵组、照明系统三类高耗能单元。最后,应建立区域能耗对标数据库,收集同类型工程单位面积能耗数据作为基准值,每月生成《能耗效率评估报告》[2]。
3.3 提升装配式施工精度
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实现预制构件生产与现场安装的毫米级精度控制。首先,生产阶段应实施“三检双控”管理制度,模具组装完成后需经自检、互检、专检三道程序,并使用激光测距仪核查模具内径尺寸,允许偏差严格控制在 ±1.5mm 以内。其次,混凝土浇筑前应采用三维扫描技术核查模内钢筋定位精度,脱模后使用全站仪对构件进行20 个点位坐标测量并生成电子档案。再次,现场安装阶段应推行“五步法”施工流程:定位放线—支座调平—构件吊装—节点连接—整体校核,每个环节需留存影像资料。最后,应重点控制叠合板安装平整度,可通过预埋标高调节螺栓实现安装误差 ⩽3mm ,同时在梁柱节点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时,要求灌浆料流动度保持在
范围内,并全程录像记录。
3.4 完善数字化监管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构建集成化的数字监管系统,以此将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要素整合到统一平台。首先,平台应设置三大核心功能模块:实时监测大屏集中展示混凝土浇筑温度、塔吊荷载率等关键参数,预警中心自动识别材料复试超期、安全检查未闭环等风险事项,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施工风险热力图。其次,移动端开发工序报验功能,监理人员现场拍摄钢筋间距、防水搭接宽度等部位照片后,系统可通过自动比对设计参数并生成电子验收单,提升验收效率。再次,应建立电子档案库实行分类编码管理,所有检测报告、会议纪要等文件均需在 24h 内上传系统,超过 3 个工作日未上传应自动触发流程超期预警。最后,应通过对接政府监管平台,实现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等十余项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全面考虑、适度超前、精细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原则指导下,从质量管控、能耗监测、装配式施工和数字化监管等多个维度入手,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建筑企业应树立节能减排的责任意识,加大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建筑行业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雪晴 . 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38(05):31-33.
[2] 黄磊磊, 杨蒋文, 米梓阳.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实施策略[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11):101-102.
[3] 李顺博 .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及节能减排实施策略 [J]. 居舍 ,2020,(0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