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承包项目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的分析
张学策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一、引言
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其精细化与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工程造价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项目的需求。2024 年新版工程清单计价标准的发布,为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指导和要求。同时,工程造价大数据、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通过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结合先进技术手段,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二、施工总承包项目造价管理现状
(一)传统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计价方式单一:传统造价管理主要依赖预算定额,缺乏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这种单一的计价方式难以准确反映市场实际成本,导致造价的平均偏差率达 8.6% 。
2. 数据管理分散:造价数据分散在各个项目和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分析平台。这使得造价管理人员难以获取准确的项目成本数据,影响了造价决策的科学性。
3. 风险控制不足: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造价管理往往忽视了风险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价格波动(损失约占项目成本3%-5%)、工程变更等风险未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导致项目实施成本的超支。
4. 缺乏动态管理:传统造价管理多为静态管理,仅在项目初期进行一次性的造价估算,而对项目实施过程的造价动态变化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调整机制。
三、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强调对项目造价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控制,从工程量的精确计算到材料价格的实时监控,再到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调整。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造价偏差,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例如,在工程量清单编制阶段,精细化管理可以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避免因工程量偏差导致的造价争议。
(二)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标准化管理则是通过制定统一的造价管理流程和标准,确保造价管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在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减少因管理不规范导致的成本浪费。例如,制定统一的造价文件格式、审核流程和风险控制标准,可以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施工总承包项目投标管理手册》中的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实践
《施工总承包项目投标管理手册》重点强调了投标阶段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包括招标文件的研读、图纸分析、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前成本测算、报价策划等各个环节,助力造价的准确性、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一)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招标文件的研读与评判:详细研读招标文件,重点关注合同形式、付款方式、调价原则等信息;对招标文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标记,便于在投标过程中反复查看;判断招标文件中是否存在违反公司管理底线的条款,及时提出风险预警。
图纸分析与工程量清单编制:熟悉掌握招标文件内容后,仔细分析图纸,确保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建筑后结构、先平面后立面的顺序进行图纸分析;采用软件建模和手工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量计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投标前对工程量清单的主要工程量进行复核,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关键工程量。
标前成本测算:在直接费测算之前,进行分包询价和供应商询价,确保询价满足招标文件中对材料品牌的要求;结合施工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测算措施费,包括大型机械费、周转材料费等;根据标前成本及招标文件中的付款条件,编制项目现金流量分析测算表,估算资金成本。
报价策划:判断招标范围、甲指、甲供的情况,对界面划分不清晰的项目适当调低报价;通过工程量复核
发现清单错误,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对预计工程量增加的子目适 报价,对预计工程量减少的子目适当
降低报价;对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图纸描述不清楚的子目,采用低报价策略,并在编制说明中注明报价依据;(二)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制定统一的造价管理流程,包括招标文件评审、图纸分析、工程量清单编制、标前成本测算、报价策划、投标文件编制等环节;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造价文件格式的标准化:制定统一的造价文件格式,包括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等文件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确保造价文件的格式统一、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便于管理和审核。
五、基于2024 年新版工程清单计价标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
(一)2024 年新版工程清单计价标准的要求
2024 年新版工程清单计价标准 GB/T50500-2024 已由住建部正式发布,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其强
调了造价管理的市场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对造价的影响,采用更加灵
活的计价方式,同时,规范还对造价文件的编制、审核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二)工程造价大数据的应用
1. 数据收集与整合:通过建立造价数据库,收集施工总承包项目的历史造价数据、市场价格信息、工程变更记录等。这些数据可以为造价管理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预测项目成本。
2. 数据分析与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造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例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预测材料价格的波动趋势,为材料采购提供决策支持3. 动态监控与调整: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项目造价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造价偏差,并进行调整。例如,当材料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系统可以自动预警,并提示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1. 智能造价估算: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如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对项目造价进行智能估算。这些算法可以根据项目的特征和历史数据,快速生成准确的造价估算结果,提高造价估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风险识别与预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项目造价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例如,通过分析项目的历史数据和市场动态,系统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造价超支的风险因素,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3. 智能决策支持: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造价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例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设的决策规则,自动生成造价调整方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六、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案例
以笔者曾作为造价经理所负责的一个近百万平米的工业厂房项目为例,首先结合项目体量大、功能分区明显等特点和《施工总承包项目投标管理手册》要求制定投标分工及计划,其次应用标准化的成本构成表和询价单等进行组价,并摒弃直接按照费率进行措施费计算的传统习惯,投标经济组与技术组和生产组密切配合,对于项目的重要施工方案、临时设施、施工部署、材料周转等方面进行充分策划、反复论证,从而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后再按照造价指标和含量指标等不同维度对各单体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如下图),以求找出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历史经验进行充分论证,不但确保了造价的准确性、助力项目的成功中标,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数据,进而为后续的企业定额/ 价格库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七、结论
施工总承包项目的造价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是提升项目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工程造价大数据、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 2024 年新版工程清单计价标准,可以有效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践案例表明,精细化与标准化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造价偏差率,提高管理效率,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施工总承包项目的造价管理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S]. 建办标[2020]38 号 . 2020.
[2] 何芸芸,周玥丞. 基于数据库和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改革探讨 [J]. 中建西南咨询顾问有限公司,2023.
[3] 张军岐,吕逸实 . 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完整性分析和降低指标离散度方法 [J]. 四川华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23.
[4] 欧阳赞 . 市场定价下的工程招投标计价探索——基于工程造价大数据 [J].
东嘉安建筑有限公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