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作者

程磊

河南国有商城县金刚台林场 商城县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关键词: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持续发展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有助于准确了解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大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商城县境内,地处豫皖两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 ° 17 ′ 20′′ ″ ~ 115 ° 37 ′ 45 ″, 北 纬31° 41′ 50′′~31 ° 48′ 32′′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地,也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1.2 气候条件

该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这种气候条件为森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

1.3 森林资源现状

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类型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主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油桐、枫香等,这些森林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1]。

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选取原则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选取能够全面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

2.2 具体指标

2.2.1 生态结构指标

包括森林覆盖率、林分郁闭度、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森林覆盖率反映了森林面积在保护区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规模的重要指标;林分郁闭度影响着森林内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微环境;树种多样性指数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程度。

2.2.2 生态功能指标

如水源涵养能力、土壤保持能力、生物量等。水源涵养能力关系到区域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土壤保持能力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壤肥力至关重要;生物量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2.3 生态压力指标

主要有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病虫害发生率等。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包括旅游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率过高会影响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3.1 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调查、样地监测、遥感影像分析等方法,收集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实地调查获取森林植被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等信息;样地监测长期记录森林生态系统的各项指标变化;遥感影像分析可获取森林面积、分布等宏观信息[2]

3.2 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该方法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和排序,从而确定其权重。

3.3 综合评价模型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将定性和定量信息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实际情况。

4 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4.1 整体健康状况

根据评价结果,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森林覆盖率较高,树种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发挥水源

涵养、土壤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

4.2 不同区域健康状况差异

保护区内不同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部分靠近人类活动区域的森林,由于受到旅游活动、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表现为林分结构不合理、树种多样性降低等问题。而远离人类活动的核心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生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3]。

4.3 各指标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生态结构指标中的森林覆盖率和树种多样性指数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影响较大。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树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生态功能指标中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物量也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和较高的生物量表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压力指标中的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对人类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5 保护和管理建议

5.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加大对保护区核心区域的保护力度,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的进入。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问题。

5.2 优化森林结构

通过森林抚育、植树造林等措施,优化森林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稳定性。合理调整树种组成,增加乡土树种的比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3]。

5.3 控制人类活动干扰

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游览区域,避免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过度破坏。加强对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减少农业开垦、采伐等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干扰。

5.4 加强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采取封山育林、植被恢复等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恢复。同时,加强对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和评估,确保修复效果。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大别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较为健康,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保护和管理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研究,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群 , 阮文彪 .“大别山道路”的创新价值及理论思考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2,21(05):113-117.

[2] 赵国珍 . 落叶松造林及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5,13(20):81-82.

[3] 王伟生 . 大别山山核桃林下种植中药材调查研究 [J]. 安徽林业科技 ,2018,44(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