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郭灿
安徽立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230000
1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混凝土作为道路桥梁施工的主要建筑材料,其质量对道路桥梁的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较为常见,不仅影响道路桥梁的美观,更会降低其耐久性和安全性,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因此,深入研究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1 裂缝类型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形式多样,大致可归纳为表面裂缝、贯穿裂缝、深层裂缝。表面裂缝多出现在结构表面浅层,如龟纹状、竖向、水平裂缝和干缩裂缝等,多因混凝土等级低、施工方法不当、养护不到位等引发。贯穿裂缝延伸至整个结构断面,破坏结构整体性,常见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及结构受拉、弯曲受拉、偏心受拉等情况。深层裂缝延至结构深层,危害结构整体性能,多由结构老化、不规则变化、约束以及混凝土等级低、配筋不当,受超重荷载、地震、冲击等突然作用时产生。
1.2 危害性
混凝土裂缝对道路桥梁危害颇多。安全性上,裂缝会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导致结构变形,增加破坏甚至倒塌风险,威胁行车行人安全。如裂缝使钢筋暴露,钢筋易锈蚀,进一步削弱结构强度。经济性上,裂缝会增大施工难度、延缓工期,增加维修维护成本,后期维修维护难度大、费用高,给道路桥梁管理维护带来沉重负担 。
2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2.1 材料因素
混凝土主要由碎石、砂、水泥、外加剂、水等组成,原材料质量不佳会致裂缝。水泥质量不达标,会使混凝土坍落度、强度、收缩性能受影响,引发裂缝。如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多,水化膨胀产生拉应力,超抗拉强度则裂缝。骨料级配不合理,如细骨料多,和易性差、收缩大,增裂缝可能;粗骨料粒径大或针片状多,流动性低,振捣不密实,孔隙多,强度和抗裂性下降。外加剂质量不稳,影响混凝土抗裂性能。
2.2 配合比设计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是各材料比例关系,理想配合比使混凝土性能最佳。配合比不合理,强度、抗裂性不符要求,致裂缝。如水泥、水灰比过大,收缩增大;水泥多,硬化收缩变形大;水灰比大,水分蒸发留孔隙,降低密实度和强度。外加剂使用不当也致裂缝,如早强剂掺量多,早期强度增长快,弹性模量低,无法抵抗收缩拉应力,产生裂缝。
2.3 浇筑与振捣因素
浇筑方式不当,混凝土内部有空洞、不密实,影响强度和稳定性,易裂缝。浇筑速度过快、高度过高,产生离析,粗骨料下沉,砂浆上浮,结构不均,强度低,易裂缝。振捣不密实,内部有气泡和孔隙,影响密实度和强度;过度振捣,粗骨料下沉,砂浆上浮,分层离析,降低质量,增裂缝几率。
2.4 养护因素
混凝土浇筑后需适当养护,以保证强度和稳定性。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干燥、龟裂、破损,内部产生裂缝,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养护不及时,表面水分蒸发快,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需保持适当湿度和温度,保证水泥水化。养护时间短,水泥水化不完全,强度和抗裂性发展不足。
2.5 设计因素
结构形式不合理致应力集中,如桥梁转角、截面突变处无合理过渡,应力集中,超抗拉强度则裂缝。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筋布置不当也致裂缝。预应力筋数量不足或张拉控制应力不合适,承受荷载后拉应力过大,产生裂缝。设计荷载取值偏小是潜在因素,设计阶段估计不足,实际荷载超设计荷载,结构应力过大,产生裂缝。
2.6 外界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影响桥梁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和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伸缩变形,产生拉应力,超抗拉强度则裂缝。化学侵蚀也致裂缝,如海边桥梁受海水侵蚀,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与混凝土反应,氯离子侵蚀钢筋致锈蚀膨胀,硫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膨胀产物,致混凝土开裂。工业污染地区桥梁受酸雨侵蚀,溶解混凝土成分,降低强度和耐久性,易产生裂缝。
3 解决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应对措施
3.1 采用合格的施工原材料
施工单位要严格把控原材料。选水泥时,派专人检查质量,索要质量合格证书,优先选低水化热水泥,减少温度裂缝。骨料要严控级配、含泥量等指标,用级配良好的,避免针片状颗粒多的粗骨料。外加剂选品质好的,如高性能减水剂,按规定添加。
3.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设计配合比时,要结合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情况、施工特点和环境要求反复优化。通过调整水泥、骨料、外加剂比例,使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达标。在保证强度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收缩。根据工程情况,合理选外加剂种类和掺量,提高混凝土性能。
3.3 规范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浇筑前,检查并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的尺寸等,偏差值符合规定。检查模板支撑稳定性和接缝密合情况,保证浇筑时不失稳、不跑模、不漏浆。浇筑时,控制好速度和高度,避免离析。振捣时快插慢拔,掌握好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3.4 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养护,防止温度裂缝。高温天气,合理降低浇筑厚度,保障散热,还可埋设水管水循环冷却。寒冷季节,做好保温,防止薄壁结构长期低温,提升性能和抗裂能力,避免表面干缩。养护时间要充足,确保水泥充分水化,使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充分发展。
3.5 改进设计
在设计桥梁结构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应力集中。对于转角处、截面突变处等部位,要进行合理的过渡设计。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中,要合理布置预应力筋,确保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张拉控制应力合适。同时,要准确计算设计荷载,充分考虑结构的长期变形和疲劳荷载的影响,提高桥梁结构的抗裂性能。
3.6 应对外界环境变化
针对温度变化,可采取降低浇注温度、降低水泥水化热温升、加快散热、降低外部约束、加强表面保护、改善性能等措施。夏季高温时,用降低骨料温度、加冰水、夜间浇注等方法降低浇注温度;大体积混凝土中预埋或利用管、孔道,用冷水或冷风降温。对于化学侵蚀,采取防护措施,如涂刷防腐涂料,提高抗腐蚀能力。
4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成因复杂且至关重要,涵盖材料、配合比设计、浇筑振捣、养护、设计以及外界环境等诸多方面。为有效解决该问题、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需多管齐下,采取综合应对之策。施工期间,要严控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规范浇筑振捣工艺、强化养护管理、改进设计方法,并积极应对外界环境变化。
此外,还应持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施工局限,提升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水平,为工程建设与发展筑牢根基、注入新动力。唯有如此,方可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质量达标、安全可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性能,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以及应对措施探讨. 曹洪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3(20)
[2]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 吴浩. 居业,2017(06)
[3]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曾晓辉. 运输经理世界 ,2022(13)
[4]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 黄虎. 四川建材,2020(06)
作者简介:郭灿(1989.07.21—),男,汉,中级工程师,本科,籍贯: 安徽省太湖县,专业: 道路与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