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常海涛

安徽常迪工程有限公司 230000

0 引言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重载化、大跨度方向发展,传统混凝土材料因抗拉强度低、易开裂等缺陷,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的结构安全需求。钢纤维混凝土通过在基体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脆性特征,其抗拉强度提升 40%~80% 、抗冲击韧性提高 10~20 倍的特性,使其成为解决路桥工程裂缝控制难题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材料特性、施工工艺、质量管控三个维度,系统探讨钢纤维混凝土在路桥工程中的技术集成与应用路径。

1 钢纤维混凝土应用特点

1.1 力学性能优势

钢纤维的掺入通过“桥联效应”有效抑制混凝土微裂缝扩展,使材料初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比值稳定在 0.8~1.0 区间,较普通混凝土提升 30% 以上。实验数据显示,当钢纤维体积率达 1.5% 时,混凝土抗弯强度可达 13.75MPa ,是素混凝土的2.5 倍;在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其能量吸收能力提升 15~20 倍,适用于机场跑道、重载桥梁等高频振动场景。

1.2 结构功能优化

(1)桥面铺装层:采用双层复合结构(上层 40%~60% 厚度钢纤维混凝土+ 下层普通混凝土),可使铺装层厚度减少 30% ,抗疲劳寿命延长 2~3 倍。例如,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段桥面铺装工程通过该技术,在日均车流量8 万辆次条件下,实现10 年无结构性裂缝的运营记录。

(2)结构加固修复:针对既有桥梁墩台裂缝,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工艺(钢纤维掺量 80kg/m3 ),可使加固层与基体粘结强度达 2.5MPa 以上,有效提升抗震延性。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刃具立交段)抗震加固项目中,该技术使结构位移角限值从 1/250 提升至 1/150 ,满足8 度设防要求。

(3)特殊结构应用:在桩基础工程中,桩尖部位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提升穿透能力 30% ,降低锤击能量需求 25% 。天津港南疆港区 27# 泊位深水码头桩基工程数据显示,钢纤维桩较普通桩入土深度增加5m,施工效率提升 40% 。

1.3 环境适应性增强

钢纤维混凝土通过减少收缩裂缝(降低 70% 以上),显著提升抗渗性能,其氯离子扩散系数较素混凝土降低 1~2 个数量级。在北方冻融循环区,京哈高速公路(G1)山海关至绥中段改扩建工程连续梁桥采用该技术后,经 50 次冻融循环检测,质量损失率仅为 0.3% ,远低于规范限值

2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2.1 材料配比与制备工艺

(1)配比设计:基于 JGJ/T 472-2019 标准,采用体积法确定钢纤维掺量(1.0%~1.5% )、水灰比( 0.45~0.50 )及砂率( 35%~40% )。例如,C50 钢纤维混凝土推荐配合比为:水泥 420kg/m3 、 5~20mm 碎石 1050kg/m3 、中砂780kg/m3 、钢纤维 75kg/m3 、减水剂 4.2kg/m3

(2)搅拌工艺:采用“三投法”分次投料(水泥 50% 钢纤维→粗细骨料→剩余钢纤维→水),干拌时间 ⩾90s ,湿拌时间 ⩾120s ,确保钢纤维分散均匀度达 95% 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主跨 448m 斜拉桥)主墩承台工程通过该工艺,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20±20mm ,离析率降低至 1.2%. 。

(3)运输与浇筑:运输中保持车载强制式搅拌(转速 ⩾15r/min ),掺聚羧酸减水剂控制坍落度损失率 ⩽15% (如深中通道沉管混凝土 90 分钟运输后坍落度从 180mm 降至 155mm) );浇筑时分层振捣(层厚 ⩽300mm ,激光定位偏差⩽±10mm, ),高频振捣器间距 ⩽400mm (梅花形布点,振捣 15~20s ),辅以磁吸检测仪( ⋅10m2 / 次)实时扫描,确保钢纤维分布均匀度 ⩾95% 。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摊铺与整平:人工摊铺时,采用振动刮尺控制平整度(3m 直尺检测⩽3mm) ),配合提浆滚消除钢纤维外露。以上海市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西段天目路高架桥面铺装项目为例,该工程通过此工艺实现桥面构造深度达 0.8mm (符合JTG F40-2004 规范要求),抗滑摆值 BPN 值从 45 提升至 63(按摆式仪检测),抗滑性能提升 40% ,有效保障了高架桥在潮湿环境下的行车安全。

(2)养护管理:常规养护采用土工布 + 智能喷淋(如沪杭甬高速每日 8 次定时补水,湿度波动 ±5% 内),辅以砂袋压膜防风掀;高强混凝土( )需终凝4h 内机械抹面(盘式抹光机消泌水)并覆盖PE 膜 + 无纺布复合养护膜(杭绍甬工程),膜下预埋测温光纤( ∣m×lm 网格),动态调控温差≤ 15℃及失水率 ⩽0 . 5kg/m2⋅h ,阻断耦合裂缝风险。

(3)质量检测:钢纤维检测严格把关,每批次抽检确保长度偏差 ⩽10% 抗拉强度 ⩾380MPa 且杂质含量 ⩽0.5% ;混凝土性能方面,28d 抗压强度标准差控制在 ⩽5.0MPa ,抗折强度保证率 ⩾95% ;无损检测采用超声波法,以波速⩾4.2km/s 判定内部密实性达标,确保结构安全。

2.3 特殊工况应对策略

(1)高温施工:当气温 >30C 时,骨料需预冷至 25C 以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工程通过冰水喷淋系统实现骨料降温),并添加木质素磺酸钙类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至 4h,避免混凝土因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塑性开裂,同时配合遮阳棚覆盖减少日照直射,保障施工连续性。

(2)冬季施工:采用热水搅拌(水温 ⩽60C ) + 亚硝酸盐类防冻剂(掺量3%~5% ,如武汉长江公铁大桥项目使用亚硝酸钠)的复合保温措施,通过智能温控设备实时监测水温与拌合物温度,确保入模温度 ,并采用双层棉毡覆盖保温养护14 天,防止冻害对早期强度发展的不利影响。

(3)大跨度桥梁:通过分段浇筑(每段 ⩽20m ,如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主塔墩身施工采用 20m 分段) + 设置后浇带(间距 ⩽40m ,后浇带宽度 1m 且填充微膨胀混凝土)控制收缩应力,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项目采用该技术后,温度裂缝发生率降低至 0.1% ,较传统工艺减少裂缝 90% 以上,显著提升结构耐久性。

3 结语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以材料复合创新突破传统混凝土力学性能局限,在路桥工程中已彰显突出技术经济价值。未来研究应着力三方面:一是研发低成本耐蚀镀锌钢纤维与再生钢纤维材料以降本增效;二是构建基于 BIM 的智能施工监测体系,达成钢纤维分布实时可视化管控;三是完善全寿命周期评估机制,量化不同气候区长期效益。随着材料科学与智能建造深度融合,其或将成为路桥结构材料的主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纤维混凝土隧道衬砌管片抗裂性能数值模拟 . 占羿箭 . 建筑施工 ,2025(04)

[2]  公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 刘强 . 大众标准化 ,2024(06)

[3]  粉煤灰品质和掺量对公路工程用纤维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 . 甄景新 .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4(02)

[4] 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玉峰; 程丽.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2(06)

[5]  路桥施工中的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研究 . 周真伟 .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12)

[6]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邱永洁. 陶瓷,2023(07)

[7] 超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在路桥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卜娜蕊; 刘睿; 赵慧斌 ; 江伟 ; 白润山 ; 李章珍 . 居业 ,2023(10)

作者简介:常海涛( (1986,09.29- ),汉,男,路桥工程师,本科,籍贯:河南省安阳市,

专业: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