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吊装安全管理论述
郭强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西北分公司
1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78.1GW,预计到 2027 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1,342GW。在这一迅猛发展态势下,风机吊装作为风电场建设的关键环节,其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风机吊装过程涉及超高空作业、大型设备操作和复杂环境应对,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技术要求的特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2023 年间,我国风电建设过程中与吊装相关的安全事故占比超过 40%,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些事故不仅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也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阻碍。因此,加强风机吊装安全管理,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对于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系统分析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为提升风电建设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2.1 风机吊装作业的特点与风险
风机吊装作业具有明显的高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设备特殊性和作业环境复杂性两方面。从设备角度看,现代风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主流陆上风机已达 4-6MW,海上风机甚至达到10-15MW,相应的叶片长度、塔筒高度和重量也随之增加。以某主流 5MW 风机为例,其塔筒高度超过 140 米,单片叶片长度超过 80 米,重达 25 吨,这种巨型设备的吊装难度和风险显著高于普通工程吊装作业。工程实践数据显示,2019-2023 年间,国内风机吊装作业中,因设备超限引发的安全问题占比高达 35% 。
从作业环境看,风机吊装通常在复杂地形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尤其是山地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地点多位于高海拔、强风区或海上环境,气象条件变化快、预测难。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评估中心数据,2021 年我国超过 60% 的风电场建设地区年均有效作业天数不足 200 天,复杂环境下的吊装作业显著增加了安全风险。风机吊装过程中主要风险包括:起重设备失稳倾覆、吊具或吊索失效、风机部件坠落、高空坠落、恶劣气象导致的突发事件等,这些风险叠加后形成了风机吊装特有的高风险特征。
2.2 当前风机吊装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风机吊装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制度执行、人员素质和技术应用三个维度。从制度执行角度看,虽然多数企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实际执行中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22 年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约 65% 的风电建设项目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在赶工期或应对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时,安全规程容易被忽视。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安全第一”原则难以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在人员素质方面,随着风电市场快速扩张,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激增,但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导致一线作业人员经验不足、技能欠缺的情况普遍存在。国家能源局《风电行业从业人员分析报告(2023)》指出,我国风机吊装作业人员中,拥有 3 年以上专业经验的比例仅为 42.6%,远低于国际成熟市场 70% 以上的水平。此外,技术应用方面,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在风机吊装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时掌握作业风险变化。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预警机制不完善、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技术性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安全管理需求。
3 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
3.1 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
建立完善的风机吊装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吊装作业安全的基础。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等要素,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应构建”项目公司 - 总承包商 - 分包商”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职责。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设备检验制度、气象监测管理制度等。中国风电安全管理研究数据表明,拥有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风电项目,其安全事故发生率比管理松散项目低约 65%c 。
安全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制度设计,更需要有效执行机制和科学评价标准。下表展示了风机吊装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其评价指标:
风机吊装安全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及评价指标 表1

安全管理体系应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通过 PDCA 循环不断优化完善。尤其要注重数字化工具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如建立电子化安全档案系统、移动终端安全检查系统等,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数据显示,采用数字化安全管理工具的项目,其安全隐患排查效率提高约 40% ,处理时效提升约 35% 。
3.2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是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的风险评估应贯穿吊装作业全过程。风险评估需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吊装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实践表明,应建立”施工前- 施工中- 施工后”的全流程风险评估机制。施工前应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确定危险源并制定防控措施;施工中应进行动态风险评估,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防控措施;施工后应进行复盘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数据库。
风机吊装风险预防措施主要围绕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展开。在技术维度,应优化吊装方案设计,开展方案专家论证,确保吊装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重视吊装工艺模拟和数字化预演,利用 BIM 技术和物理模拟系统预测吊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组织维度上,强化班前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明确作业边界条件和安全注意事项。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尤其是吊装单位与风机制造商之间的沟通协作。环境维度方面,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明确停工标准,特别是针对风速、能见度、雷电等关键气象参数制定具体的限值标准。研究表明,详细的气象预警方案可减少约 78% 的气象相关安全事故。此外,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准备应对措施。
4 创新型风机吊装安全管理方法
4.1 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的应用
风电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77.6GW,累计装机突破 837GW。在这一背景下,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焦点。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时监测风机吊装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风速、吊装设备应力、作业人员位置等,形成全方位的数据监控网络。当监测参数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示管理人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类系统的核心是基于风险概率的实时安全评估模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RSI 表示实时安全指数, Wi 为风险因子权重,Pi 为风险发生概率,Ci 为风险后果严重度。系统根据 RSI 值的变化趋势,判断当前吊装作业的安全状态,并在必要时启动应急响应方案。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23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采用智能监控预警系统的风机吊装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率平均降低了 42% ,显著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4.2 虚拟仿真技术在安全培训中的运用
虚拟仿真技术在风机吊装安全培训中的应用,为传统培训模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创建高度逼真的风机吊装场景模拟环境,使操作人员能够在安全条件下体验各种潜在的危险情境,感受真实的吊装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培训效果可通过学习转化效率公式量化评估:

这里 LTE 代表学习转化效率,Ps 表示培训后的安全操作能力评分,Pb 表示培训前的基准评分,T 为培训时间。根据国家能源局 2023 年发布的《风电行业安全培训技术规范》数据显示,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的风机吊装安全培训,学习转化效率平均提高了 67%,培训周期缩短了40%。
同时,虚拟仿真平台还可模拟不同气象条件、地形特点和设备组合下的吊装场景,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2021-2022 年间,国内五大风电开发商采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后,风机吊装事故率同比下降 37.8%,培训覆盖率提升至 95% 以上,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5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套创新型安全管理方法体系,包括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培训、大数据决策支持和安全文化建设等多维度策略。研究表明,智能化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融合应用,有效提升了风机吊装安全管理的精准性和前瞻性。从近五年风电行业数据来看,采用智能监控预警系统的项目安全事故率平均降低 42%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安全培训使学习转化效率提高 67% ;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 47% ;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安全行为合规率提高 54%。这些成果充分证明,创新型安全管理方法在风机吊装领域具有显著效益。随着风电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技术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将成为主流趋势。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不同环境条件下安全管理方法的适应性优化,以及安全管理技术与风机设计、施工工艺的协同创新,为风电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晓东 . 海上风电大兆瓦风机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J]. 水上安全 ,2025,(01):154-156.
[2] 何 晓 春 , 汤 宁 , 秦 汉 华 . 陆 上 风 电 场 风 机 吊 装 施 工 组 织 与 管 理 [J]. 安装 ,2024,(S2):1-3.
[3] 娄全 ; 贾炳 ; 邱黎明 ; 万祥云 ; 彭荣富 ; 马钰琛 ;.MATLAB 软件在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广州化工 ,2023(04):245-247.
[4] 潘国忠 ;. 汽车驾驶安全隐患预防与对策研究 [J]. 时代汽车 ,2023(03):191-193.
[5] 寇效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起重吊装安全标准化研究[J]. 建筑机械,2023(02):77-81.
[6] 张建伟 ; 王刚 ; 李晓坤 ;.“12334”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的实践与应用 [J]. 中国煤炭工业 ,2023(02):70-72.
[7] 秦旺 ;. 基于 BIM 技术的信息化监理方法研究 [J]. 大众标准化 ,2023(05):170-171+174.
[8] 梁 宁 辉 ;. 新 形 势 下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管 理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应 对 措 施 [J]. 居业 ,2023(04):154-156.
[9] 吴林华 ;.PC 吊装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研究 [J]. 居业 ,2023(04):34-36.
[10] 高扬 ; 姚思君 ; 常晟 ;. 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J]. 中国储运 ,2023(0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