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小衔接班幼儿语言能力提升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

作者

刘彦彦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

一、引言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应“能结合情境说出完整的句子,能有序、连贯地讲述故事或生活趣事”。而幼小衔接班(5-6 岁)幼儿在语言发展中常存在“表达逻辑混乱”“倾听专注度不足”“词汇储备难以满足学习需求”等问题,若不及时干预,易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不敢回答问题”“无法理解课堂指令”等适应困难。因此,探索科学、可操作的语言能力提升策略,对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衔接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小衔接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典型问题

通过对 3 所幼儿园 6 个幼小衔接班的观察与访谈,发现幼儿语言能力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1. 表达能力薄弱:多数幼儿能进行日常对话,但难以完整讲述事件(如仅用“玩积木”描述幼儿园活动,无法说明“和谁玩、怎么玩”);部分幼儿存在“语句碎片化”“用词重复”现象,缺乏“先…再…最后…”的逻辑表达意识。

2. 倾听习惯不佳:集体活动中,约40% 的幼儿易被外界干扰(如同伴小动作、窗外声音),无法专注倾听教师或同伴发言;对简单指令(如“请把故事书翻到第 5 页”)的理解准确率不足60%,需教师重复提醒。

3.  学习性语言缺失:幼儿掌握的多为“生活类词汇”(如食物、玩具名称),对“描述性词汇”(如“光滑、粗糙”)、“逻辑连接词”(如“因为、所以”)储备不足,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看图写话”“课堂回答”等学习场景。

三、幼小衔接班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以“绘本教学”为载体,搭建语言能力发展

绘本兼具画面趣味性与语言规范性,是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训练的优质素材。实践中可采用“三阶教学法”,分层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1. 初阶:倾听与理解:选择情节简单的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朗读 + 角色语气模仿”吸引幼儿注意力,朗读后设计“基础提问”(如“毛毛虫周一吃了什么?”),检验幼儿倾听效果;同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如“毛毛虫变成蝴蝶后,翅膀是什么颜色的?”),将语言理解与视觉观察结合。

2. 中阶:表达与模仿:选用对话丰富的绘本(如《小猪唏哩呼噜》),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将幼儿分为小组,分配“小猪”“狐狸”等角色,让幼儿模仿角色对话;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台词卡片”(如“你好,请问能帮我吗?”),降低表达难度,逐步培养其开口意愿。

3. 高阶:创造与逻辑:针对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设计“故事续编”“绘本改编”任务。例如读完《爷爷一定有办法》后,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爷爷的布料不够了,还能做什么?”,鼓励幼儿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续编故事;将幼儿续编内容整理成“班级绘本”,增强其表达自信心。

(二)以“游戏化活动”为形式,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幼小衔接班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游戏化活动能将抽象的语言训练转化为趣味体验,有效提升参与度。实践中可设计两类核心游戏:

1. 集体语言游戏:培养倾听与合作:开展“词语接龙”“句子拼图”等集体游戏。“句子拼图”游戏中,教师将完整句子(如“小明在公园里放风筝”)拆分为“小明”“在公园里”“放风筝”三张卡片,分给不同幼儿,要求幼儿通过沟通找到同伴,组合成完整句子并大声朗读。该游戏既能锻炼幼儿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又能培养其倾听同伴、主动沟通的能力。

2. 区域语言游戏:实现个性化练习:在班级设置“语言游戏角”,投放“情景对话盒”“故事骰子”等材料。“情景对话盒”内装有“超市购物”“医院看病”等场景卡片与道具(如玩具钱币、听诊器),幼儿可自由选择场景,两两一组进行对话模拟;“故事骰子”的六个面分别绘制“人物”“地点”“事件”(如“小女孩”“森林”“找朋友”),幼儿掷骰子后,需结合骰子内容编出简短故事,逐步提升语言逻辑与创造力。

(三)以“家园协同”为支撑,拓展语言训练场景

家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第一课堂”,仅靠幼儿园训练难以实现能力持续提升,需构建“家园协同”机制:

1.  提供“家庭语言活动指南”: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发放指南,推荐“亲子共读”“我的一天小播报”等易操作的家庭活动。例如“亲子共读”指南中,明确要求家长“每天固定20 分钟阅读时间,阅读中提出2-3 个互动问题”,并提供《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唏哩呼噜》等绘本清单,避免家长因“不知选什么书、不知怎么引导”而放弃。

2. 建立“幼儿语言成长档案”:教师与家长共同记录幼儿语言发展情况。教师每周记录幼儿在园的表达亮点(如“能完整讲述积木游戏过程”),家长每周反馈家庭活动情况(如“孩子能续编《小熊的雨伞》故事”),双方通过班级群实时沟通;每月召开“家园语言共育沙龙”,邀请家长分享成功案例(如“用‘感官描述游戏’帮助孩子认识‘光滑’‘粗糙’”),解决家长困惑(如“孩子在家不愿说话怎么办”)。

3. 开展“家园联动活动”:每学期组织“亲子故事分享会”“家庭语言游戏比赛”,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例如“亲子故事分享会”中,家长与幼儿合作讲述绘本故事,教师从“幼儿表达完整性”“亲子互动默契度”等维度进行点评,既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也让家长直观感受幼儿的语言进步,增强协同共育的积极性。

(四)以“差异化指导”为重点,满足幼儿个体需求衔接班幼儿语言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需针对不同水平幼儿制定个性化策略:

1.  针对“表达薄弱型”幼儿:采用“阶梯式引导”。初期提供“句式模板”(如“我今天在幼儿园玩了 __,和 _ ___ 一起玩的”),让幼儿填空式表达;中期减少模板提示,仅用“你玩了什么?”“和谁一起玩?”等问题引导;后期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及时肯定进步(如“你今天把玩积木的事说得很完整,比上周棒多了”)。

2. 针对“倾听不佳型”幼儿:采用“专注度训练”。集体活动中,让这类幼儿担任“小小传令员”,教师轻声对其说一句指令(如“请告诉小红,故事书在书架第三层”),要求其准确传达;区域活动中,开展“听声辨物”游戏(如教师播放“鸟叫”“汽车鸣笛”声音,让幼儿说出声音来源),逐步提升其倾听专注度。

3.  针对“能力较强型”幼儿:提供“拓展性任务”。例如让其担任“故事小老师”,在小组活动中带领同伴读绘本、编故事;设计“看图编故事”任务,提供无文字的连续画面(如“小猫帮妈妈买菜”),要求其用“因为…所以…”“首先…然后…”等逻辑连接词讲述,进一步提升语言逻辑性与创造力。

四、策略实施效果验证

以某幼儿园 2 个幼小衔接班(共 60 名幼儿)为实验对象,实施上述策略 6 个月后,通过“语言能力测评”(含表达完整性、倾听准确率、词汇储备量)与教师、家长访谈验证效果:

1.  表达能力显著提升:能完整讲述事件的幼儿占比从 38% 提升至 75%,能使用“先…再…最后…”逻辑表达的幼儿占比从15% 提升至58%。2. 倾听习惯明显改善:集体活动中专注倾听的幼儿占比从60% 提升至85%,指令理解准确率从不足60% 提升至 82‰ 。3.  家园协同效果突出:85% 的家长表示“知道如何在家引导幼儿语言发展”,90% 的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主动表达的意愿增强”。

五、结论与展望

幼小衔接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需依托“幼儿园主导、家庭参与、幼儿主体”的协同机制。本文提出的“绘本教学深化”“游戏化活动设计”“家园协同共育”“差异化指导”四大策略,通过实践验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能帮助幼儿逐步克服语言发展问题,为小学学习奠定基础。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幼小衔接语言能力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关联性”,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需求,优化幼儿园语言训练内容,实现“幼儿园 - 小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 吴彩莲 . 幼小衔接下的语言教育策略探究 [J]. 师道(人文),2022(10):33-34.

[2] 王丹 . 论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庭语言教育 [J]. 教育科学 ,2020,36(1):91-96.

[3] 袁耀辉. 幼小衔接儿童语言能力提升的策略——以铁岭市Y 区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3):6-7.

[4] 盖笑松 , 张向葵 .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5):614-622.

[5] 林崇德, 胡卫平.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6.

[6] 龙令竹 .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6):90-93.

[7] 陈曦 .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15):46-48.

[8] 方艳萍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行与思 [J]. 天津教育 ,2022,(24):61-63.

[9] 郑哲浩 . 教学语言对体育教学幼小衔接的促进作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4):179-180.

[10] 马彦斌 . 幼小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251.

[11] 范文倩 , 李媛 , 张一春 . 游戏化教学 : 幼小衔接教学的新趋向 [J]. 数字教育 ,2018,4(4):45-49.

[12] 廖秀清 . 浅谈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教学 [J]. 南北桥 ,2019(19):198.

[13] 刘邵君 . 优化幼小衔接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J]. 教育界 ,2020(2):76-77.

[14] 赵婷婷 .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J]. 新课程 ,2021(27):195.

[15] 韩 琴 . 谈 幼 小 衔 接 中 的 语 言 能 力 教 学 培 养 [J]. 儿 童 大 世 界( 下 半月),2019(12):269.

[16] 吴雨亭 . 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与课堂管理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5.

[17] 李小琴 .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和对策 [J]. 商情 ,2021(5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