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国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探索
刘青锋
株洲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0
新时代以来,我国推进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有目共睹。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为“国企”)腐败问题日益引起各界关注。国企的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 , 勇担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精准分析内部腐败原因,对症施策,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1 国企腐败可能性成因分析
国企是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控股并实质性参与经营管理的公司统称,承担的都是“国之大者”和“国之大计”,掌控着关键资源和关键领域,是我党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力量,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但因企业历史、现实、体制、文化、制度、人员等各种主客观原因,腐败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腐败时有发生。初步探讨其成因,主要归纳如下:
1.1 理想信念“总开关”拧得不紧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国企被查处的“关键少数”和党员领导干部,大部分是对思想理论武装和主观世界改造有所放松,出现了松懈,没有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核心要义精髓内化于心,理想信念动摇、初心信仰迷失,最终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坍塌,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党不言党、在党不爱党、在党不护党,渐渐走向党的对立面,从而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1.2 国企官僚式管理模式导致权力约束不够
我国国企是全民所有制,推行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治理格局。行使国企管理权力的国企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产权归属的政府任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较强,采取较为传统的官僚制治理模式,对主管任命单位较为言听计从,对市场的反应不是很敏感,片面的追求官位而非效率,导致了国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遇到困难只找“市长”不找“市场”,沿用传统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来面对市场。国企官僚式管理模式,导致没有动机和动力加深对公司的内部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研究,未建立运作有效、制约平衡的权力约束机制,尤其是对高管的权力约束较为乏力,未彻底破除“内部人”控制的悖论。
1.3 监督执纪三化程度不高
新时代以来,我国国企出于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考虑,都经历了多轮重整和改革,新旧体制变革往往导致权力磨合,监督制约机制很难跟上国企重组的速度,导致行政监督较为乏力。随着2017 年全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2017 年底国企才成立相关的专职专责纪检监察部门,但人员备置不多,纪检监察队伍战斗力不强,三转不及时,职能职责还很模糊,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三化程度不高,欠缺精准开展监督的能力,对“一把手”监督办法不多、实效不佳,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外部监督太虚”。
1.4 科学治理制度“铁笼子”扎的不紧
各级国企都是处在垄断领域或竞争相对较小的国计民生领域,靠天然的优势或金融领域独特的地位形成相对比较优势,导致了国企管理都经历着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片面追求项目的速度,片面追求企业规模,但对国企内部制度管控体系谋划不深不透,科学的治理制度体系未做到全覆盖,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关键少数”的监督制度供给不多,一些制度的修改废工作滞后,对整体廉政风险点摸排不够,廉政建设“铁笼子”扎的不紧。
2 新时代一体化推进“三不腐”的历史脉络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规划了很好的方法论,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经验的总结,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经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具体如下:
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3]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4]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三不腐”的提法作了微调,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并将一体推进“三不腐”写入党章,从“三不腐”到“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6]
以上历次中央相关会议细微变化的表达,都是党中央与时俱进,依据反腐败现状作出的重大判断,为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3“三不腐”的内在逻辑
科学、全面的理解“三不腐”内在逻辑,是国企开展下一步反腐败工作的方法论,只有从深刻掌握“三不腐”的内涵及三者的关系,才能确保方向不错,措施不乱。
“三不腐”即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其具体内涵为:不想腐是指基于个体高尚的道德和修养,面对权力变现的各种诱惑而未有内心的想法和腐败的冲动;不能腐是基于客观法律及制度约束事实,倒逼管理者即使有想法也没有办法实现权力变现;不敢腐是指管理者面对各种反腐败的强大压力环境或周边的深刻教训,主观上害怕,而产生畏惧心里。
“三不腐”的辩证关系是,不敢腐和不能腐是通过制度体系健全,消除腐败空间,是外因;不想是自身思想觉悟提升,是内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延申,三者功效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但又目标一致,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用马克思辩证思维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间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要打通三者内在联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7]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思维,深化了对治理腐败的认识,科学施策,从“三不腐”口号提出到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这是深入推进从严治党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加速从严治党的落地见效,为我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 国企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路径依赖
国企要全面践行从严治党战略 , 必须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是战略要求和现实需要。各级国企党委只有提升政治站位,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速铲除腐败的土壤,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国企高效推进“三不腐”路径依赖如下:
4.1 以理想信念为重点, 加强教育引导, 着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
国企姓党,各级国企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确定”,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淬炼党性修养,在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国企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将加强思想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纪法学习、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侵蚀,坚决守住小节关、交往关、亲情关、法纪关,把干净作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自觉恪守廉洁自律底线。同时,注重抓早抓小,坚决防止由“风”及“腐”、由“风”变“腐”,持续开展廉政谈心谈话和廉政家访。针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干部开展典型案件剖析、以案促改和“参观监狱明初心”等主题教育工作,引导明法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以清廉国企建设为抓手,聚焦“清廉责任落实、廉政教育警示、廉政风险防控、廉洁文化建设”四条主线,打造“清廉项目、清廉园区、清廉基地、清廉部门、清廉窗口”等“清廉国企”品牌及廉洁名片,将清廉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流程中去,大力营造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氛围。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4.2 以高压惩处为重点, 通过综合施策, 着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保持高压态势,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加大各类案件查处力度,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惩必严,严惩腐败份子 , 释放监督执纪“半步不停歇、一步不退让”的强烈信号,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发挥好警示震慑作用。将警示教育纳入国企培训“必修课”,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有效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保持严的氛围、严的基调,一严到底。用好明责、失责、问责、追责武器,以明责落实失责,以问责推动负责 , 使监督威慑力时时常在,让监督真正发力生威,尤其是对国企各级“关键少数”要加大日常监督力度,针对国企的财务、工程、营销、融资、招投标等关键领域,开展常规监督和专项整治,让国企党员干部感受到时时有监督,处处有检查,进而“不敢腐”。
4.3 以制度机制为重点, 强化监督制约, 着力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一是推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抓住国企党委这个关键主体,紧扣责任落实这个根本保障,推动管党治党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结合实际制定责任清单,对从严治党的各责任主体定期考核、通报、奖惩,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二是纪委监委协助党委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协助从严治党职责,推动国企党委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推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健全“纪委、审计、法务、工程、财务、综合”大监督格局,在充分发挥各专业线监督效能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突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升监督合力。三是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反面典型案例暴露出来的廉政问题,“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效果明显,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一体推进惩治腐败和防控风险,不断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的风险防控体系。四是补齐“不能腐”的制度漏洞短板。重点加强企业在资产并购、资产处置、股权交易、中介评估、融资、项目建设、招投标等领域的监管,定期排查监管漏洞,做到举一反三,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补齐制度短板。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有制不行、有章不依、有禁不止的干部进行严肃查处,以责任追究倒逼制度执行,强化制度权威,提升制度底线意识。五是利用科学技术全力推进国企智慧纪检监察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AI 等先进技术,综合各职能部门和各子公司的系列数据,形成系统集成监督,向科技要战力,形成系统集成综合效应,让腐败份子无空可钻,让腐败份子的隐秘手段失灵,提高监督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其理,方能得其法,得其法,方能善其治”。各级国企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提高政治站位,扛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持续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路径依赖,切实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实现1+1+1>3 的聚合效应,营造拒腐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坚决全面打赢国企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用从严治党的新成效促进国企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2] 任建明,薛靓. 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的三重逻辑[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2)40
[3]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中央纪委监委官网 [EB/OL].https://www.ccdi.gov.cn/special/dscqthy/dechyhg_dscqthy/201410/t20141024_29294.html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 中央纪委监委官网[EB/OL].https://www.ccdi.gov.cn/special/schy/ttgz_schy/201401/t20140117_17173.html
[5]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出版社,2022
[6] 冉红音 . 标本兼治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官网 [EB/OL].https://gjjjc.ccdi.gov.cn/bqml/bqxx/202309/t20230914_293490.html
[7] 黄鑫. 新时代中国系统反腐的演变历程、制度优势及效能优化 ——从一体三不"到 " 三不一体 "[J]. 廉政文化研究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