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创新
邢博文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新常态下,基层事业单位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要想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基层思政工作面临代际差异与系统协同的双重考验。年轻群体对数字化交互方式的偏好与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张力,而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进一步制约了工作效能。本文将系统阐释数字化转型如何重构内容供给、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的闭环,为破解新时代思政工作困境提供方法论支撑。
一、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问题
当前基层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遇到了不少现实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工作方式老化。很多单位还在用开会读文件、集中学习的老办法,年轻员工普遍反映这种形式枯燥。现在大家习惯用手机获取信息,更愿意看短视频、参与互动,传统说教式的教育很难引起兴趣。
二是决策缺乏依据。很多工作安排主要靠领导经验判断,比如组织什么活动、开展什么培训,往往是根据往年惯例或者个人感觉来定。这样容易出现活动没人参加、培训不对口的情况,既浪费资源又打击积极性。
三是部门协作不畅。党务、人事、工会等部门经常各干各的,信息不互通。比如人事部门掌握员工考核数据,党务部门却不了解;工会组织活动时,又不知道哪些员工更需要关怀。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工作模式跟不上时代变化。现在员工获取信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都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还是用老一套来做思想工作,效果自然打折扣。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用电脑代替纸笔,而是要改变工作思路。这些改变都是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做法
(一)搭建数字平台,方便工作开展
现在各单位基本都有内部办公系统,但很多只是用来发通知、传文件,功能比较单一。可以考虑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开发专门的思政工作模块。这个平台应该包含几个实用功能:一是学习资源库,把政策文件、培训课件、典型案例等内容分类整理,员工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阅;二是互动交流区,设置话题讨论、在线问答等功能,让员工能随时发表看法;三是服务窗口,把请假审批、活动报名等日常事务搬到线上办理。
平台内容要注重实用性。比如政策学习可以做成 3-5 分钟的短视频,配上图文说明;重要会议精神可以整理成思维导图;典型案例可以设计成交互式情景模拟。还要开发手机端应用,让员工在通勤、午休时都能方便使用。关键是要让平台真正用起来,不能建好就闲置。可以安排专人负责内容更新,定期收集员工反馈,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优化功能。
(二)用好数据,精准服务员工
当前多数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员工数据,包括培训记录、绩效考核、活动参与等多维度信息。这些数据往往分散在人事、党建、工会等不同部门,形成了信息孤岛。建议建立统一的员工数据中心,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各部门数据互通,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在数据采集方面,应当注重三个维度:一是行为数据,记录员工在数字平台的学习时长、浏览偏好、互动频率等;二是绩效数据,整合年度考核、项目表现、技能认证等信息;三是反馈数据,收集对培训课程、活动组织的评价建议。这些数据经过清洗和脱敏处理后,可以进行多角度分析。例如,通过交叉分析年龄层与学习偏好,可以优化课程设置;追踪员工技能提升轨迹,能够发现人才培养的规律。同时,当系统识别出某部门员工普遍关注管理类课程时,应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发现个别员工绩效波动时,人力资源部门可主动约谈;对于长期参与志愿活动的员工,在晋升评优时给予适当考量。同时要建立员工数字画像,动态更新每个人的专业特长、项目经验和成长需求,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打破部门壁垒,协同合作
思政工作不能光靠党务部门单打独斗,需要各部门配合。首先要打通数据共享渠道,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让人事、工会、团委等部门都能看到必要信息。比如人事部门掌握的考核数据,可以帮助党务部门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员工;工会组织的活动数据,能让团委策划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可以把思政工作融入日常业务流程。比如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同步推送单位文化介绍;在业务培训中加入职业道德教育;在绩效考核面谈时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成立临时项目组,把不同部门的骨干集中起来策划大型活动,既避免重复劳动,又能集思广益。关键是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
三、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方向
(一)从管理到服务,转变工作理念
数字化平台最实在的用处是让思政工作变得更有人情味。我们可以把平台设计成员工的成长记事本,记录每个人参加过的培训、完成的学习任务、获得的表彰等。比如每次参加完主题党日活动,系统自动记录并给予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实用的奖励,比如调休机会、专业书籍或者培训名额。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感受到,这个平台不是用来监督他们的工具,而是帮助他们成长的伙伴。可以设置个人成长曲线图,让员工直观看到自己这段时间在思想觉悟、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系统可以自动推送鼓励信息,并推荐更适合他们的进阶学习内容。平台还可以设置成长心愿单功能,让员工自主选择想要提升的方向,单位根据这些需求来安排后续的培训计划。
(二)从单向到互动,改进工作方式
数字化平台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得让员工愿意在上面说话。可以开设匿名意见箱,员工可以放心提建议而不用担心被对号入座。针对大家集中反映的问题,定期组织线上答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在线回应。平台还可以设置热点话题讨论区,每周推出一个与工作生活相关的讨论主题,比如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单位文化建设大家谈等,让员工畅所欲言。对于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重要政策的征求意见也可以放在平台上进行,让员工通过点赞、投票等方式表达看法,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更能得到大家认同。管理人员要养成定期查看平台留言的习惯,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应。
(三)从单位到社会,扩大工作范围
数字化手段让思政工作可以突破单位围墙。最简单的做法是建立家属微信群,定期推送单位要闻、员工风采、政策解读等内容,让家属了解亲人的工作环境。可以在重要节日开展线上家属开放日,通过直播带家属云参观工作场所。针对员工子女可以开设小小思政课堂,推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红色故事、爱国教育内容。平台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比如链接本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推荐优质线上课程等。对于驻外或出差频繁的员工,通过平台保持常态化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这些延伸服务看似细小,却能大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结语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思政工作思维与方法的全面升级。未来需持续强化技术工具与人文关怀的平衡,既要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误区,也要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度。通过建立动态迭代的智慧思政体系,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体发展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戴 伶 子 . 基 层 单 位 实 施 数 字 化 政 工 的 策 略 [J]. 国 际 援助 ,2024(19):28-30.
[2] 韩旭.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导研究[D]. 山东: 山东大学,2023.
[3] 王克松 . 新时期基层事业单位党建政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J]. 社会与公益 ,2024,(10):41-43.
[4] 张 钧 宸 . 基 层 事 业 单 位 思 政 工 作 的 新 型 路 径 研 究 [J]. 才智 ,2023,(1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