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党建引领聚合力 红色领航铸标杆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项目党建工作创新实践

作者

宋羽恬

杭州之江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1. 党建引领强基,构建“三位一体”组织体系。

1.1 组织共建,夯实战斗堡垒

建立“党建引领、工会搭台、工人自治”的组织体系,由之江城投、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各施工标段参建责任主体单位共同组成“临时联合党支部”,下设以建设单位、三个标段参建单位分别组成的四个党小组。坚持以党建统领全局,将党的工作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各环节,形成“支部统筹、小组联动、党员带头”的工作格局。以思想领航、联动领航、先锋领航、技术领航、服务领航、清廉领航六个领航为工作抓手开展系列活动,确保项目整体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保障。

1.2 机制赋能,激发红色动能

构建“支部例会 + 动态巡查”双轨机制,每月召开支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及重难点工作。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打通各党小组间工作壁垒,时时通报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工作进展,解决重难点问题10 余项;组建党员技术骨干巡查组,在每日动态监管的基础上,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20∀K ,整改闭环率达 100% 。

1.3 资源整合,凝聚共建合力

联合属地镇街、公安、卫健等资源,共同搭建“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引入警务室、医务室、快递驿站、理发室等设施,开展“送知识、送健康、送法律、送文化、送温暖”的“五送”志愿服务36 场,惠及工人及家属2000 人次。与省劳模合作开设“工匠讲堂”,邀请高级工程师、劳模工匠授课 22 期,培养技能人才100 余人,其中23 人获电工、焊工等职业资格认证。

2. 服务提质增效,打造“四化融合”幸福家园。

2.1 阵地建设标准化

以“服务领航”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集成党员活动室、工人夜校、调解室等功能,年度开展主题党日、技能竞赛等活动 42 场,覆盖党员及工人 2100 人次,实现“阵地建在工地、服务送到一线”。同时,升级工人生活区,配备标准化宿舍(4 人间)、智慧食堂(每日供应20 种菜品)、篮球场、职工书屋等设施,打造“快递 10 分钟达、理发 5 元普惠、夜校随时学”的温情社区,让工地生活更有温度。

2.2 管理服务精细化

创新“党建 + 社区化”管理模式,由党员牵头落实安全巡查、质量监督、矛盾调解等工作,设立“一站式维权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工资追讨、心理疏导等全链条服务,2025 年调解矛盾 28 件,调解成功率 100% 。配套“安全积分奖励”,工人主动上报隐患可获额外奖金,累计发放安全奖励金 2 万元,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与生命安全。

2.3 技能提升场景化

创建“两校两课”学习模式(民工学校教技能、工人夜校传理论),成立由浙江建设工匠俞锋领衔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王文斌主导的“无人机施工应用工作室”,开展电工、焊工、BIM 技术、信息化等培训 20 期,覆盖 600 人次。以各参建单位党员技术骨干为主导,成立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结合项目建设内容、工艺特色亮点、施工重难点等开展交流协同、攻关破题活动,成功攻克“装配式建筑节点优化”“大跨度钢结构吊装”“大体积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技术难题 10 项,节约成本超3500 万元,拟申请发明专利 2 项。在“无人机施工应用工作室”的培训中,工人们学习了无人机在施工测量、进度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红色引擎赋能,彰显党建引领示范成效

3.1 项目管理效能全面跃升

通过“党建 + 自治”模式的深度融合,施工效率显著提升 18% ,质量问题返工率下降至 0.3% 。项目二期工程累计完成 8617 根工程桩施工、55 万立方米土方转运,首块底板浇筑较原计划提前 15 天完成,以精细化管理推动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党建引领,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紧密,施工组织更加合理,有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

3.2 组织引领激发工人内生动力

临时党支部牵头,自治委员会主导,组织党员与工人代表共商共议,让工人真正成为项目建设的主人。在生活区改造、食堂菜单优化、文体设施增设等11 项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工人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理念。党员在思想引导、技能帮扶、矛盾调解中发挥的纽带作用,让工人从“流动打工者”转变为“社区主人翁”,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的治理模式转变,显著增强了工人对项目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工人们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主动为项目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

3.3 社会效益持续外溢

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项目形成的“杭高院产改样本”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累计接待浙江省总工会、拱墅区党政代表团、中国科学院代表等考察团7 批次,承办“送宣讲进工地、送关爱惠民工”“关怀民工中秋晚会”“消防应急演练”等建设现场会,相关经验被《浙江日报》、杭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多元共治”实践路径。这些考察和报道不仅展示了项目的党建工作成果,也为其他项目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党建工作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