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手机依赖对中职生身心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作者

方芳

福建经贸学校

一、引言

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手机依赖对中职生的影响及相应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手机依赖对中职生的影响

(一)对中职生学业的影响

中职生过度依赖手机,沉迷于聊天软件、游戏和社交媒体,导致学习时间被占用,学习效率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厌学甚至荒废学业。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注意力,打断学习节奏,影响学习效果。此外,手机依赖还易引发拖延症,学生常因手机诱惑推迟作业或复习,加重学业和心理负担。

(二)手机依赖对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职生过度依赖手机,沉迷于聊天软件、游戏和社交媒体,导致学习时间被占用,学习效率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厌学甚至荒废学业。手机依赖严重影响学生注意力,打断学习节奏,影响学习效果。此外,手机依赖还易引发拖延症,学生常因手机诱惑推迟作业或复习,加重学业和心理负担。

(三)手机依赖对中职生社交能力的影响

虽然手机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社交途径,但过度依赖手机却可能影响中职生的实际社交能力。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中的虚拟社交,减少了与身边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沟通能力下降,社交技巧缺乏。此外,手机依赖还可能使学生产生社交焦虑,在面对面交流时显得紧张和不自在。长期以往,这种社交障碍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

(四)手机依赖对中职生时间管理的影响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中职生成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然而手机依赖却严重干扰了这一能力。学生常常因为沉迷手机而无暇顾及时间规划,导致学习和生活变得混乱无序。原本用于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时间被大量浪费在浏览社交媒体、玩游戏等无意义的活动上。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影响了生活的质量。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时,处于不利地位。

三、手机依赖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构建多维引导体系

1. 系统化主题教育

主题班会与专题讲座:定期开展“理性使用手机”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过度依赖手机的负面影响。

心理辅导与价值观培养:将手机依赖问题纳入心理健康课程,通过“时间管理”“自律意识”等主题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长会、家校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普及科学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的方法,如设定“家庭无手机日”,共同监督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长。

2. 案例警示与正向激励

邀请优秀毕业生或行业专家分享“远离手机干扰,专注技能提升”的成功经验,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制作短视频、海报等宣传材料,展示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的健康问题(如颈椎病、睡眠障碍)和学习成绩下降的真实案例,增强教育警示效果。

(二)丰富课余活动:构建多元成长平台

1. 兴趣驱动的社团活动

组建摄影社、电竞社(健康竞技)、机器人编程社等科技类社团,将学生的兴趣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引导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创造性活动中。开展校园文化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通过团队合作和竞赛机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2. 实践导向的社会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敬老院帮扶、环保宣传)、企业见习等实践活动,使其在真实社会情境中提升沟通能力与责任感。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如护理专业学生到医院观摩、汽修专业学生参与车辆义诊,增强职业认同感,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三)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沉浸式课堂

1. 教学模式的创新

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设计为项目或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完成,减少课堂中的“手机空档期”。利用 VR/AR 技术、互动式课件等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趣味性,例如在机械制图课上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增强学习体验。

2. 差异化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增加实训课时比例,让学生在“做中学”,降低对手机娱乐的依赖。建立“课堂积分制”,将课堂互动、任务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钩,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四)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个性化成长规划

1. 分阶段目标设定

新生入学时开展职业倾向测评,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制定学期、学年学习目标(如考取技能证书、提升实操水平)。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社会实践经历等,通过可视化成果增强学习动力。

2. 导师制与同伴互助

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定期开展一对一学业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组建“学习互助小组”,通过同伴监督与鼓励,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减少因孤独感而沉迷手机的现象。

(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媒介素养

1. 网络素养课程体系

开设《网络安全与信息素养》选修课,教授学生识别网络谣言、防范网络诈骗、抵制不良信息的方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如“网络诈骗应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

2. 技术手段与人文管理结合

在校园内安装信号屏蔽设备,限制课堂、自习室等场所的手机使用,同时设置“手机暂存柜”,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开展“21 天无手机挑战”等活动,通过打卡积分、奖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戒除手机依赖。

四、结语

手机依赖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丰富课余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可以帮助中职生合理使用手机,减少依赖,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桂芳 , 李歆瑶 , 徐驻昆 , 韦宪君 .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查研究 [J]. 高教学刊 , 2016.

[2] 郑显亮, 王亚琴. 国外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外国中小学教育 , 2015.

[3] 王瑜 .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4] 胡跃飞 .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形成原因及对策措施探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