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地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作者

段浩

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建筑业随之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建筑施工中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地下作业及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这些工况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 胁。要切实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水平,就得根据建筑工地的实际状况,剖析各类安全事故的诱因,全方位识别建筑工地安全风险,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地;安全;措施

引言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与复杂程度持续增大,与此同时,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渐渐变得更加突出。建筑工程规模和复杂性在增加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建筑工地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较高的风险以及众多的人员,容易成为事故多发地。近些年来,建筑工程领域事故频发,导致了众多人员伤亡与巨大的财产损失。社会和家庭因此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建筑企业的声誉与经济效益也受到了负面影响。鉴于这种状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该如何提升,怎样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然成为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课题。拥有高效的安全管理与科学的事故防范机制,不但能削减事故出现的频次,而且能提升工程的生产效能与品质,保障项目顺利竣工。

1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通常具有规模大、施工复杂的特点。建筑工地若是出现安全事故,不但会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筑工地非常有必要实施安全风险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管控举措,可极大地削减甚至避免这些潜在风险,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里,无论是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环节,都得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管理。这一过程涵盖了对全体人员开展安全知识的教育、构建各类安全操作流程、执行严密的安全监控以及拟定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方案等工作。在建筑工程里,做好建筑工地安全风险的管控工作,既是维护众多劳动者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全面实施各种控制手段,持续地对各类安全风险予以监测和评估,这能极大提高工程建设整体的安全水准,减少各类事故出现的几率,推动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水准的提高。

2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类型

2.1管理安全风险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工程策划、实施和验收等诸多环节,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存在漏洞或错误,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首先,建筑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期的要求也变得越发紧张严格,这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赶工程进度,可能会出现漠视规章制度、不顾安全风险的情况,在知晓存在潜在危险的情形下仍强令施工人员冒险施工,从而产生各种安全风险。其次,建筑工程有多个参与方,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等,各方管理人员的素养有高有低,安全生产责任制也许不能得到充分践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2.2技术与设备的安全问题

不少建筑工程里用到的机械设备都有着安全方面的问题,像起重机、脚手架这类设备,要是操作不合规范,或者设备出现老化现象、没有及时进行维护的话,就很容易引发事故。另外,施工中引进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提升施工速度之际,也产生了新的安全风险,像无人机、3D打印这类新兴技术的运用,使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增多了。

2.3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下,我国不少工程领域从业者,特别是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管理方面,有些项目团队没有配备专门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常常是让其他岗位人员兼管安全事务,这些管理人员通常更关注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安全管理松弛的状况,监督也只是走过场,无法切实地履行监督的职能,很难做到及时察觉并排除安全方面的隐患,最终或许会引发重大事故。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建设,他们的安全意识对施工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下,国内建筑工程的基层施工人员里有不少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其整体综合素质需要提高。部分基层施工人员错误地认为安全管理与自己不相干,对安全事故心存侥幸,未能充分认识到违章作业的严重后果,安全意识缺乏,在施工时容易违规操作,这对施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科学控制建筑工地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由安全管理的相关导向引领,涵盖多种安全管理相关的部分,如要素、职责、制度和流程等,其目的在于汇聚各方力量来达成建筑安全施工的整体目标,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构建以体系建设为关键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需全方位、全覆盖且全员参与,要对安全管理的各个要素加以科学规划,各项安全管理职责都要全面履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都得严格遵循,从而形成完备的安全管理流程。建筑施工企业若想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构建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必经之路。

3.2引入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因技术进步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施工方能够借助新技术提高施工期间的安全水准。像采用智能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性监测这种方式,就能够实时掌握施工器械的运行情形、人员的作业动态以及环境的改变情况,要是出现异常,系统马上就能发出警报并实施相应的应对举措。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定期对施工设备加以检查与维护,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在部分作业风险较高的场景之中,像高空作业、地下施工这类情况,要配备与之相匹配的防护设备,以此降低人员伤亡的概率。

3.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要保障安全施工,前提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安全应急能力,这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这对从根源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施工企业在工程动工之前,要对从业人员实施岗前的专业能力与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培训,并且培训时长需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务必达到一个教育周期以上。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企业需要妥善处理安全教育培训与生产建设的关系,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与技术培训工作。生产部门可每周组织一次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培训会议,在会议上对本周的安全生产情形予以总结,同时梳理现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并且对相关安全应急方案、安全防护手段等进行培训。项目机构每个月都需要进行一次面向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在于提升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对安全防护的关键之处有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应对安全问题的手段。同时,相关企业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与奖惩体系,在完成每次安全教育培训之后,针对此次培训内容从安全知识把握、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安全应急处理等维度对参训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为合格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而对于考核不通过的人员则给予警告和经济方面的处罚。借助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发从业人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热情,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

结束语

有效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机制,对建筑项目安全顺利完工意义重大。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监控施工进程,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一系列的优化策略被从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手段、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随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未来会朝着更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进而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屈会,蒋其发,赵彬.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安全,2024,45(9):53-62.

[2]辛中琦.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J].价值工程,2024,43(29):166-168.

[3]冯伟.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法[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