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研究
尔鑫毅
天津市西青区环城安居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渐增多,人们对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虽然行业内陆续出现了诸多新型施工技术和工艺,但建筑施工期间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为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有关人员在施工全过程中需遵循安全标准,提高作业的规范性。许多工程企业都在施工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经验,如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技术、管理制度。未来在各种规模及类型的建筑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需继续探索安全管理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方面,有关部门需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也就是说,在项目施工期间,安全工作应放在关键位置,处理好施工安全与质量、进度等的关系。正式施工之前,安全管理人员需提前了解项目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后续的工作中严格执行此制度,使各部门、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
1.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由于建筑工程的风险特点,需要全体人员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营造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工作氛围。所以,正式施工之前,有关部门需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向各岗位人员传授安全管理规范,使他们在施工期间不断发现风险并进行处理。施工期间,全体人员都需要执行安全标准,一旦发现安全问题,需立即将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由专门人员来实地查看,制定解决措施。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有关部门除了要第一时间处理事故,还需要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方面
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涵盖施工现场的所有环节和风险点。一些制度条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导致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落地。例如,对于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虽然有相关制度要求,但在电线铺设、配电箱设置等方面缺乏详细的规范,使得施工人员在操作时无所适从。即使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往往存在打折扣的情况。部分管理人员对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管理。例如,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下达整改通知,或者整改要求不明确,导致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2. 责任划分不明确: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存在交叉和重叠,导致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例如,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管理,施工部门认为这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安全管理部门则认为施工部门应该负责日常维护,这种责任不清的情况使得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出现漏洞。
2.2 现场监管不力
施工现场监管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然而,当前部分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管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监管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管,导致监管漏洞频出;另一方面,部分监管人员能力有限,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即便发现问题,也因专业能力不足无法采取有效的安全应对措施。此外,部分建筑工程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忽视设备的安全管理,未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长期使用老旧甚至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这不仅增加了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督效果。
2.3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建筑业劳动力的分包做法普遍存在,来自农村的工人群体普遍面临安全知识匮乏、防护技能不足的问题。由于岗位不稳定及企业培训不到位,这些工人在安全意识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而这些工人常常成为事故的牺牲品。因此,增强整个项目团队的安全防范意识十分迫切,这是保证工程安全进行的根本。一些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并不严肃,甚至抱有侥幸心理,未能把安全置于工作的首要位置,体现出对安全职责的忽视,这一现象必须纠正,以保证每一位工人的生命安全得到尊重和保护。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全面且细致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清晰界定每个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责任,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推诿现象。加强制度执行与考核,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和人员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反制度者进行严肃处理。
3.2 加强现场监管工作
加强现场监管是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可确保施工有序开展,达到行业标准,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确保监管人员数量与能力。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对建筑工程进行分区管理,每个区域由专人负责,确保施工符合安全规定。同时,加强对监管人员的专业考核,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专业考核,提升其风险识别与隐患处理能力。第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使安全监管更加精准。例如,采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控,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息,便于施工人员及时处理。利用无人机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将拍摄的画面和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生成安全隐患报告和安全等级评估信息,并据此自动生成安全管理应对方案。
3.3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使每一位工人都自觉地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从源头上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例如,对于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高风险环节,若施工人员在操作时保持警惕,遵循规定的安全步骤与规范,就能有效避免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或工地环境的突发危险,这种个人安全意识的提高,使整个施工过程更加稳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工程质量的保障提供基础。
3.4 强化工程项目安全投入
建筑单位应制定一套周全的安全资金投入与分配计划,以保证资金流的安全与及时性,规避外部因素的干扰。工程开展过程中,严格的监管体系有助于维护安全投资的品质和效益。企业应淘汰落后技术,升级机械设备,让安全工作实现由“应对”到“预防”的转变。同时,需按照国家规定和工程特点,增强对安全措施、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资金支持。事故易发环节,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品质和供给充足、规定员工必须理解并遵循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措施,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难点。为在当前的条件下提高施工安全水平,有关人员应关注行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立足项目情况来制定安全管理目标,细化安全管理内容,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安全问题。在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企业需继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黄莉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08):97-99.
[2] 石 煜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 安 全 管 理 分 析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 ,2024,22(04):46-48.
[3] 赵 凯 霞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现 场 安 全 管 理 研 究 [J]. 住 宅 与 房 地产 ,2023,(1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