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运用策略研究
王雨瑶
湖南省亿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衡阳 421001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和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如何科学规划边坡开挖方案,优化支护结构设计,成为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运用策略不仅关乎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影响着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技术要点与难点,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对于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保障周边生态环境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边坡开挖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体和岩体的挖掘与塑形,旨在为后续的工程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面。而支护技术则是在边坡开挖后,为了保持边坡的稳定性,防止边坡滑坡、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边坡开挖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和施工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人工开挖、机械开挖、爆破开挖等多种方式。而支护技术则主要包括锚杆支护、土钉墙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多种形式,它们的作用原理都是通过增强边坡的抗剪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来抵御外部荷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工程安全、经济成本等多个因素。合理的开挖与支护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2 支护结构的设计原则
支护结构设计的核心原则是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首先,安全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支护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所有可能的外力,包括土体重量、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施加的额外荷载;其次,设计要遵循经济性原则,支护结构的设计应当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过度复杂或使用不必要的材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会造成经济浪费。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支护结构的可操作性和施工的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在实际施工中顺利实施;此外,支护结构的可维护性也应当考虑在内,设计时需要预留足够的检查和修复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环境变化或设备老化问题。最后,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广,支护结构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用环保材料、减少施工期间的粉尘和噪音污染等。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具体运用
3.1 土方边坡开挖技术
土方边坡开挖需遵循地质力学规律,采用分层开挖与阶梯式开挖协同作业模式。分层开挖依据土体抗剪强度确定每层厚度,黏性土层控制在两米以内,砂性土层缩减至一米五以下,开挖面保持合理坡度避免应力集中。阶梯式开挖形成错台结构,每级台阶高度与土层特性匹配,台阶宽度满足机械作业与土方转运需求。开挖顺序遵循自上而下原则,坡顶截水沟先行施工防止地表水渗透软化土体。临时支护措施需与开挖进度同步实施,坡面铺设土工布结合短锚杆固定,抑制表层土体剥落。地下水位较高区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维持开挖面干燥状态。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坡顶位移与深层土体形变,位移速率超限时启动坡脚反压或放缓坡比等应急措施。弃土堆放距离坡缘需大于开挖高度两倍,堆载角度小于自然休止角。雨季施工应缩短开挖工作面,开挖面覆盖防雨膜阻断雨水侵蚀。开挖完成后立即施作永久支护结构,减少土体暴露时间。技术应用需结合地质勘探数据动态调整参数,黏土与粉砂互层区域采用间隔跳挖法控制变形,膨胀土区域预留保护层人工修坡。
3.2 钢筋铺设施工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边坡支护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钢筋铺设工作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钢筋铺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边坡的稳定性,以及水利设施的长期安全运行,这就要求在实际的钢筋铺设施工中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精确计算并合理安排钢筋的铺设顺序和数量,以实现对边坡的有效支撑。钢筋铺设需要施工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深入理解设计图纸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判断,确保钢筋的布局能够充分满足支护需求。
3.3 锚杆支护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是一种高效且稳固的支护方式,在水利工程的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原理在于将锚杆与岩土体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承载结构,进而有效改变岩土体的力学状态。通过应用这种支护方式,能显著提高岩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进而有效防止边坡失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使得水利工程施工多将锚杆支护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洞室、边坡治理以及基坑支护等领域。以边坡治理为例,通过应用锚杆支护技术能够显著加固边坡,进而有效防止边坡滑坡和崩塌。这一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施工简便、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等,且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对场地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而且由于用料节省,工程施工的成本也更低,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4 岩质边坡开挖技术
岩质边坡与土质边坡在质地上存在明显差异,故岩质边坡的开挖面临着另外一些方向上的技术性与精确度要求。水利工程施工中对岩质边坡的开挖同样涉及多个具体技术参数,而这些参数的合理确定和精确控制,将直接关系到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岩质边坡的开挖同样需要以地质勘察为前提,一般通过钻探、岩石力学试验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等关键参数,而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后续开挖方案的设计和支护措施选择将基于这些数据形成。相比土质边坡,岩质边坡开挖方案的设计除了考虑坡高、坡度之外,还会重点考虑坡面形态。坡面形态通常需要根据岩石的层理、节理等结构特征来确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开挖过程中的岩石破坏和塌方风险。在实际开挖过程中,还需做好爆破参数的确定和控制,其具体数值包括炸药用量、炮眼间距、炮眼深度等,目的是合理控制岩石的破碎效果和边坡的稳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开挖支护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有直接影响。不同水利工程边坡地质水文条件差异明显,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选择合适的开挖技术和支护形式,加强对施工细节的有效控制方可提升边坡开挖支护效果,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惠颜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运用策略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4,9(21):97-99
[2] 张全荣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J]. 水上安全 ,2024,(11):178-180.
[3] 马秀芳 . 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