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施工质量及堤防维护

作者

李鹃花

湖南省亿辉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衡阳 421001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淡水资源主要载体的河道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在防洪排涝、水源供应、航运交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堤防是河道防洪的关键设施,保护下游地区免遭洪灾侵害,为此人们筑堤以稳定河道,防止洪水泛滥。护岸是河道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防止水流冲刷河道堤防,同时还具有美化河岸景观和维护河道生态的作用。

1 河道堤防施工现状

水利工程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类型之一,在调蓄水源、防洪灌溉、涵养生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河道堤防施工涉及要素种类较多,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受影响因素同样较多,迫切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顺利有序推进各工序环节施工。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河道堤防施工技术的优化创新,在项目立项、初步设计与施工组织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宏观技术规范,为新时期河道堤防施工作业提供了基础遵循,实现了施工作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同时,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同样立足河道堤防工程项目实际,在创新施工工艺流程,优化施工作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降低了因工程量大、工种环节多等带来的难度系数,成效显著。尽管如此,受限于诸多主客观要素,当前河道堤防施工技术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工期紧、战线长、标准高的工程要求下,理应持续优化提升施工技术能力,综合施策,确保河道堤防施工作业的最终整体质效。

2 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施工技术

2.1 墙式护岸施工技术

墙式护岸的施工通常包含基础处理和墙体施工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开挖基础坑。对施工区域进行处理,包括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底土,平整施工面,夯实基础,放出挡墙的施工线。二是,施工墙体。以混凝土挡墙施工为例,安装基础和墙体中的钢筋并进行绑扎,确保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三是,安装模板。要保证模板刚度和稳定性,以免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松动或变形。检查模板符合要求,即可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水润湿模板或在模板浇筑面上涂刷脱模剂。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30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或 40cm (使用平板振捣器)。倒入混凝土并充分振捣后再浇筑下一层。振捣时,既要防止漏振、欠振,也要避免过振。漏振或欠振会使混凝土中出现空洞或蜂窝缺陷,过振会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表面出现大量浮浆。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时间不要间隔过久,以免层间结合不好,一般要求分层浇筑间隔时间控制在 1~2h 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可采用洒水养护或覆盖养护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洒养护剂方式。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d,特殊结构或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延长至14d 或更长。

2.2 坡式护岸

坡式护岸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护岸形式,主要通过在堤岸或河岸上铺设均匀的护坡结构,形成一定的坡度,以保护岸坡不受水流的侵蚀和冲刷。坡式护岸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堤防加固等工程中。坡式护岸通常使用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土工布、植被等材料进行护坡。选择护坡材料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选择,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耐久性。例如,在需要极高稳定性的区域,优先考虑抗压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的材料,如块石;在其他区域,选择生物质护坡,如草皮、护坡草本植物等,利用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在施工时,应对原有的坡面进行彻底清理和平整,去除植被、杂草和松散土壤,确保坡面干净、平整,为后续铺设护坡材料奠定坚实基础。根据设计要求,将护坡材料均匀、整齐地铺设在坡面上,确保其与坡面紧密贴合。对于块石护坡,需要将块石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铺设在坡面上,保证石料之间相互咬合,形成稳定的坡面结构,增强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增强护坡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在坡面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的铺设应平整、紧密,避免出现褶皱和空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隔离和加固的作用,还可以采用植被护坡的方式,利用植物的根系增强坡面的稳定性。植被的种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在护坡底部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坡面的积水能够及时排出。排水系统的设置应考虑水流的方向和坡面的坡度,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

2.3 坝式护岸

与坡式护岸和墙式护岸形式不同,坝式护岸形式通常需构造稳固有效的河坝结构体,用于隔离河水和岸堤,以此削减河水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在现代施工技术支持下,坝式护岸形式的可构造性更强,无论是丁坝结构还是潜坝结构,均可预先将水流挑离岸堤,降低岸堤出现的各类冲刷侵蚀强度,尤其适用于水流量较大、河床较为宽阔的河段环境。坝式护岸施工应根据施工作业环境,形成完整有序的施工方案,以此优化护岸效果。

3 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施工质量及堤防维护

3.1 优化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河道堤防施工对作业场地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应根据现场技术资料对场地平面布置进行优化,合理安排施工临时建筑、临时用电与临时交通等,降低堤防施工所受到的水文、气象、天气等因素影响。纵观以往河道堤防施工实际,普遍存在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欠完善,场地资源得不到充分高效利用,不仅不利于保障河道堤防施工作业的有序推进,还容易诱发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对此,可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河道堤防施工场地要素进行集中统一布局,科学分布混凝土预制区域、钢筋加工区域和原料堆放区域等,最大限度满足高效化的工序流转要求。设置跨导流沟交通桥和施工便道,确保河道堤防施工高效性。

3.2 重视人员培训,保障队伍素质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重视人员培训,包括施工技术培训、安全培训、质量意识培训和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施工技术培训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和操作规范。安全培训旨在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通过质量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结合工程质量问题案例的分析,使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并提高其对质量问题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还能促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顺畅。

3.3 堤防维护的方法

一是定期巡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堤防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二是专业维护:委托专业的水利工程维护单位进行堤防的维护工作,确保维护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三是公众参与:加强堤防维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维护意识和参与度。鼓励沿岸居民参与堤防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结语

河道堤防护岸有多种形式,每种类型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为保证护岸施工质量,必须正确使用技术并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从基础处理到主体施工、质量验收,不允许有任何疏忽,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让河道堤防护岸成为护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盾”和美化环境的“锦衣”。

参考文献:

[1] 盛炳荣 .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J]. 四川水泥 ,2022(6):102-104.

[2] 白 忠 洋 . 水 利 堤 防 工 程 的 施 工 质 量 管 理 措 施 [J]. 四 川 水泥 ,2019(6):167.

[3] 赵丕界 . 水利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J]. 科技风 ,2019(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