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作者

田艾 高洋 鹿璐

宁夏华林博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城印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1 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融合的原则

1.1 生态优先原则

在推动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相互融合的进程中,需将生态效益置于首要位置。于规划和建设工作开展期间,要充分考量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着重保护原有的植被、水系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挑选适应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进行栽培。乡土树种凭借其更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能够更为出色地融入当地生态环境。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滋生,还能显著降低养护成本。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积极构建多层次、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以此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比如,可以借鉴自然森林的结构特点,营造乔 - 灌 - 草相互结合的植物群落。这种植物群落能够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栖息场所,进而有力地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蓬勃发展。

1.2 功能协调原则

融合之后的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需满足多元化的功能需求,涵盖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等多个方面。在进行设计时,要对不同功能区域予以合理规划布局,促使各种功能实现相互协同、彼此补充。比如,可在城市园林内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专区,充分整合多功能林业的树种资源,举办植物科普展览、开展生态讲座等活动,以此增强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与此同时,规划出一定面积的休闲健身空间,建设步道、广场等基础设施,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和运动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将林业生产功能与城市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作物,这样既能提升经济效益,又能增添园林景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1.3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有差异,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融合需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选合适建设模式与植物种类。山区可结合山地地形,发展生态公益林与经济林,建山地公园,打造特色山地景观;平原地区可建大型城市森林公园,营造开阔森林与湿地景观。此外,要考虑当地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使景观具独特地域风格与文化内涵。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在园林设文化遗址展示区、历史名人雕塑等,传承弘扬当地文化。

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融合是长期过程,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与浪费,采用生态友好型建设技术和材料,减少环境负面影响。如推广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用可降解环保材料建园林设施,减少废弃物产生。同时,建立健全管理维护机制,加强对融合景观的长期监测评估,及时调整改进。此外,加强公众参与教育,提高市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氛围,确保融合持续健康发展。

2 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1 生态功能整合路径

多功能林业呈现出极为强劲的生态服务效能,涵盖了水源涵养、土壤保育、生物多样性维护等诸多方面。与之不同的是,城市园林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为城市居民营造绿色空间以及美化城市环境。为达成二者融合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可把多功能林业所具备的生态修复技术引入到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当中。举例来说,在城市公园内打造湿地生态系统,此举措不仅能够对城市污水起到净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鸟类和水生生物打造适宜的栖息场所,从而强化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与此同时,借鉴多功能林业所采用的混交林种植模式,在城市园林里增添植物的多样性,以此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2.2 景观营造融合路径

多功能林业所呈现出的景观,其特色在于自然且富有野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园林景观更侧重于借助人工设计来展现美感。完全可以将多功能林业里的自然景观元素精妙地嵌入城市园林设计当中。举例来说,可依据地形进行精心塑造,模仿山林的高低起伏态势,进而打造出具备层次感与立体感的景观空间。在城市街道的两侧,选用多功能林业中的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来种植。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够凸显当地的独特特色,又能让行道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统一。除此之外,还能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打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如此一来,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便能够在景观层面达成有机的融合。

2.3 经济发展协同路径

多功能林业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经济价值,像木材产出以及林下经济等领域皆有所体现。城市园林同样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能够推动周边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充分地挖掘二者的经济潜力,可以将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的经济价值进行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林业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具体而言,可在城市周边精心打造森林公园和森林小镇,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休闲氛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还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与此同时,城市园林作为一个优质的展示和推广平台,可用于宣传和销售多功能林业的特色产品。例如,有机农产品以其绿色、健康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林产品加工品则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通过城市园林的宣传推广,这些特色产品能够更广泛地进入市场,实现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在经济发展上的协同共进,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2.4 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在过往的实践中,传统的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管理模式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即二者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若要达成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的融合发展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一方面,应当构建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通过深度整合林业部门与园林部门的资源和人力,让这两个部门携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管理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专业优势,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为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的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多功能林业和城市园林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测与管理。这些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还应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的建设和管理中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和管理格局。这不仅能够为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能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功能林业与城市园林融合是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采取生态功能整合等可持续发展路径,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为城市生态建设注入活力。未来实践中,需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融合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同时,应加强地区交流合作,分享案例与技术,推动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高度。如此,才能让城市在发展中保持生态平衡和谐,为市民创造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 徐从江,刘永香,徐帅 . 园林设计和林业造林融合技术探讨 [J]. 广东蚕业,2024,58(06):109-111.

[2] 徐永恒,高有钱 . 园林设计和林业造林高度融合的技术研究 [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10):149-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