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赋能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研究

作者

刘思纯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为此在智能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借助 AI 技术手段为课堂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教学场景的转化塑造,确保能够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以此有效增强学生艺术体验,进而发掘其音乐潜能与学习兴趣。如此才能够充分彰显学科融合的教学优势,并推动课堂的现代化、智能化转型,顺利落实新课标育人理念。

一、AI 技术对小学音乐课堂的促进作用

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教育系统迎来了重大升级转型。强调教师将 AI 技术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并深度融合至教学设计、实施、评估等各项流程。确保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为学生打造智慧化的学习环境。

而小学音乐是一项重视艺术体验,且需要学生深入探究作品文化背景的学科。因此将通过对课堂的智能化改造,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辅助工具,同时还能够创建虚拟化、探究化以及交互化的课堂活动场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了解音乐文化知识,并获得丰富学习体验,促使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需要教师正确认识 AI 技术价值,确保能够有效实现教学创新[1]。

二、基于AI 技术促进小学音乐与古诗词融合的创新策略

(一)课前预习辅助

古诗词内容蕴含文化信息较为丰富,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明确诗词含义信息,同时还要掌握其中的深层情感,以确保能够增强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以恰当的形式对其进行艺术表现。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 AI 智能对话软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故事作品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印象,并为课堂融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游子吟》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豆包、Deep seek 等智能问答工具,围绕古诗《游子吟》展开预习探索。其间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古诗的原文释义、创作背景、作者资料等基本信息,还需要掌握诗词韵律、节奏、声阶,确保能够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熟悉作品,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带着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回归课堂,与教师共同围绕古诗词演唱、改编等学习任务展开讨论。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虚拟情境创设

音乐是一门注重艺术体验的学科,强调教师引导学生深刻感知作品情感与特点,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但在与古诗词作品融合的过程中,由于诗词语句较为抽象晦涩,与当前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不符。因此学生很难对学习内容产生直观印象,进而影响了自身学习体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妨借助 AI技术来展开虚拟情境创设,确保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多元感官机制,全面增强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2]。

例如在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当中,作品选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在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感受江南水乡的朴实恬静之美,同时运用恰当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为此教师不妨采用 AICG技术,运用即梦 AI、抖音剪映等基础性软件工具,根据古诗语义信息来自动生成相应的视频画面,并结合音频材料为学生塑造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此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智能编曲创作

“艺术表现”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来抒发内心音乐情感,并将其传递分享给他人。但小学生由于音乐基础薄弱,因此在音乐表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人机交互来合作完成歌曲改编创作,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例如在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 AI 编曲软件,要求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描述自身对“江南”的印象、感受,从而引导 AI 工具自动生成对应曲谱,并自动对诗句进行平仄拆分,将其与音乐节奏生成基础旋律框架。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学生打造“古诗配乐”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基于智能工具辅助来进行有效的艺术表现。从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也进一步增强了知识运用能力。

(四)学习评估指导

AI 视角下,教师在课堂测评环节可以同步引入人工智能工具,使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表现以及应用实践等各个环节进行客观评价,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建议。确保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班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针对其中个别现象进行针对引导。从而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3]。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智慧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混合式教学机制。期间完整采集学生的课堂问答、提问、互动数据,以此真实把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此基础上借助智慧音乐软件等工具,对学生的旋律跟唱与器乐演奏的音准、节奏、流畅度等各项细节进行及时评估,并针对性提高指导建议。从而能够有效了解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师能够有效调节后续教学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 AI 赋能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教学带来的加持作用,并对课堂进行有效地升级改造。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进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瑞捷 . 手势识别技术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小学高年段sAI 音乐演奏”为例 [J]. 甘肃教育 , 2025, (01): 126-130.

[2] 陈艺玲 .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古诗词的实践路径——以歌曲《游子吟》为例 [J]. 琴童 , 2024, (24): 42-44.

[3] 牛雪梅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 AI 音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J].教育传播与技术 , 2024, (04):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