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井研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王竞
中共井研县委党校 四川省乐山市 613100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干湿两季分明。辖域面积 840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38 万人,常住人口 28 万人。井研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柑橘产业 30 强县,已形成“北柑南粮”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县现有耕地面积 42.6万亩,农村人口占比达 68% ,柑橘、生猪、粮油、水产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超农业总产值 60% 。近年来,井研县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建设“成乐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乐山融入双城经济圈桥头堡”为总目标,形成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井研县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需要立足县域实际构建具有井研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井研县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产业延链不够
农产品大多以“原生态”产品或初加工产品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出效益不高,联农带农效益发挥不明显。以种粮为例,井研县种粮 30 亩以上的大户 102 户,种植面积约 1.18 万亩,亩均种粮成本约 1400 元,按照亩均产量 550 公斤,单价每公斤 3 元计算,亩均产值 1650 元,亩均收益250 元;中央、省级财政对种粮大户亩均补助财政资金200 余元,种粮大户合计亩均收益 450 元左右。其余均为散户种植,多以自给自足为主,除去种植成本,几乎无收益。井研柑橘是井研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现有柑橘种植面积 23 万亩,投产 18.5 万亩,通过“直采直售”模式所得经济利益较少,种植户的收支风险较大,补齐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农产品价值存在成本大、收益小的弊端。所以,井研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 52%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8 个百分点。柑橘产业以鲜果销售为主,精深加工产品仅占产值 12% ;生猪产业链中屠宰加工环节缺失,产品附加值流失严重。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缺口达3.2 万立方米,导致时令果蔬损耗率高达 25% 。
(二)要素支撑薄弱
乡村道路对大型农业机械进驻和大批量农资进入仍然无法深入最后“一公里”,目前井研县乡村道路宽度主要在 2.5 至 4 米左右,而中大型农机作业道路宽度需达到 4 到 8 米左右,田间机耕道路宽度不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还需加大投入力度,受丘区地理限制,全县高标准农田占比较低,丘陵地区机械化率不足 40%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规模较小、效益较弱、吸引力不强,导致承包难、承包价低等问题。电力设施配套尚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尚不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分别为 100% 、 75% 、 58% ,农业科技贡献率 53%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 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力不足
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种业生产能力受限。据调查,井研本土种猪种源不优,主要通过从贵州、云南、广西引进优质种猪配种产仔销售。农村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农户科学施肥、安全使用农药意识差,存在乱用滥用现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乏全过程检测。农业耕地、劳动力、自然资源、集体资产、经营主体等农业基础数据分散,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相对薄弱,不利于统一管理和科学决策。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找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井研县聚焦“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粮油、柑橘、畜牧、水产四大产业提档升级,聚力打造产业新高地。
( 一)培育产业链价值链
一是加强农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涉农人才,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培育产品经纪人、扶持本土网红,通过产品包装、直播带货、小红书推广等推销井研特色农产品。二是打造知名品牌。探索“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自主品牌”共建模式,切实用好“井研柑橘”等既存公共区域品牌,全面实施优质粮油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工程,合力打造“井研稻米”“井研粮油”等区域公用品牌。大力扶持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链式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在百里粮油走廊实施“优质稻 + ”工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3 万亩,建设 10 万吨精米加工中心。柑橘产业重点发展 NFC 果汁、陈皮加工等精深产品,配套建设 5 万吨气调保鲜库。生猪产业推进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开发冷鲜肉、预制菜等产品。
(二)完善各类设施建设
一是实施“五网共建”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 8 万亩,建设智慧灌区管理系统;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新建 3 个镇级集配中心、50 个村级服务点;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5 个,推广物联网设备 2000 台套;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2000 人次;创新“乡村振兴贷”等金融产品,三年内撬动社会资本 10 亿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 70% 及以上。三是提高生产装备能力。积极引进、研发、推广适合丘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技术和农机装备,借助综合农事服务机构为园区提供农事农机服务。适当配置工厂育秧、机械移栽、无人机授粉与植保、机械化收割、工厂化烘干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四是强化冷链物流配套。依托农商互联集配中心,打造县级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全面提升园区鲜活农产品的快速预冷、低温贮藏、保鲜处理能力,提高粮油产品初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增加产品产值收益。
(三)推进产业发展现代化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柑橘、粮油、生猪、水产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肉鸽、中药材等细分领域特色产业,抓好“百里粮油走廊”扩容增量和“百里柑橘环线”控面提质,推进畜牧园区和水产园区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有条件的镇(街道)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健全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机制,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模式。二是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周坡镇打造“橘香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柑橘博览园、研学基地等业态,年接待游客可以突破 30 万人次。马踏镇探索“生猪 + 沼气 + 果蔬”循环模式,建设种养循环基地2 万亩。研经镇依托国学文化,开发特色文创农产品,实现“文化溢价”。三是生产经营数字化。建设井研县生猪智慧养殖一体化平台和智慧渔业工程,实现智能化实时监管。完成粮油产业全程追溯系统建设,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科学监测、科学种植。建设全县病虫智慧测报系统,种植生产中重点利用电子信息、精准作业及物联网、5G 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土地保护、病虫害预警预测、农情监测、精准施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标识化、身份化,推动全县农业产业由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四是科学合理用药施肥。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化肥施用量,开展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培训,通过宣传单、视频、专家专题讲解等形式,提高农户安全意识。
井研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以系统思维推进产业升级、要素聚合、机制创新,通过延链条、强基础、育主体三向发力,走出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