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自主游戏的幼儿园户外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作者

桑艳丽

呼图壁县呼图壁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社交能力、创造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幼儿园的户外课程仍停留在“放羊式”活动或传统体育训练层面,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未能充分发挥户外环境的育人价值。自主游戏作为一种以幼儿为主体、强调自由探索与自我表达的教育形式,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其核心在于通过提供开放的环境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如何将自主游戏与户外课程资源开发有机结合,仍需进一步探索。

1 深挖本土资源,构建特色游戏场域

幼儿园户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构建,其根基不可避免地植根于所处地域所承载的独特文化脉络之中,本土环境所提供的丰富元素普遍被视为赋予课程内容以生命活力的关键源泉。当前实践层面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相当数量的园所在设计户外活动方案时,过度倾向于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运动器械或依赖预先包装完成的现成教材包。这一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活动形式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倾向,对幼儿群体内在探索欲望的激发力度明显不足。必须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原本就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构成部分——未经雕琢的自然生态、代代相传的民间习俗、社区内部的功能性场所——都具备转化为优质课程素材的巨大潜力。地处乡野的园所,其周边广袤的田野、清澈流淌的小溪、果实累累的果园等天然场域,为“小农夫”、“自然探险家”等主题性游戏活动的创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得以在亲手触摸泥土、细致观察植物缓慢的生命进程、尝试捕捉小型昆虫、或是利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合作搭建简易遮蔽空间的真实体验中,直观地感知季节更迭所蕴含的韵律以及自然界万物生死循环的宏大命题。位于都市区域的园所,则能够将视线投向社区公园的绿地、承载历史记忆的博物馆、知识汇聚的图书馆等公共空间资源。依托这些场所开展的“城市探秘”、“社区小导游”等系列项目,旨在引导年幼的参与者逐步理解城市空间复杂的运行逻辑及其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

2 强化教师引导,激活幼儿游戏潜能

教育工作者在儿童主导的游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支持角色,其介入策略深刻影响着游戏活动本身蕴含的教育潜力。实践中存在两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教育者有时会施加过多的控制,将原本自由的游戏体验转化为结构化的教学任务,无形中压缩了儿童探索的空间;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的袖手旁观,这种放任可能导致游戏过程缺乏深度,甚至隐藏着安全风险。真正有效的支持策略遵循一个核心行动准则——“退后一步观察,适时介入支持”。这意味着成人需要投入持续的、细致的观察,以此捕捉儿童当前的游戏发展阶段、他们真正热衷的焦点以及遭遇的障碍。介入的时机和方式至关重要。比如,儿童在争夺玩具发生争执时,成人不宜直接充当裁判宣布结果,更优的做法是引导他们尝试使用“石头剪刀布”这类公平决策工具,或者学习通过协商轮流使用的规则来自行化解冲突。再如,当儿童在积木搭建中反复经历结构坍塌,直接展示“正确”的搭建方法远不如提出启发性问题有效,像“你感觉是哪个连接点不够牢固?”或者“要不要试试换一种组合方式?”。这样的互动模式,核心价值在于培育儿童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教师的有效支持同样需要体现在游戏空间的物理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精心选择上。一个理想的环境应当具备层次分明的挑战梯度,既能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又能不断激发他们尝试突破自身的舒适区。

3 联动家园社区,拓展课程资源边界

家庭作为幼儿最初且最核心的生活空间,其成员的积极支持与深度融入对于提升户外课程实际效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实中,部分养育者对于“自主游戏”内涵的理解常存在偏差,倾向于将其简单等同于无目的的“玩”,甚至视之为对宝贵时间的浪费;相较之下,这些家长往往更期待幼儿园能投入更多精力教授诸如识字、算术这类被视为“硬知识”的内容。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认知状况,幼儿园有责任采取多种沟通渠道进行价值澄清与观念引导。例如,精心组织的家长会、强调共同体验的亲子活动、以及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如“微信群”,均可成为向家庭系统传递自主游戏深层教育意义的有效途径。园方需要生动展示幼儿在真实游戏情境中的学习与发展实例。具体操作层面,可以动态影像记录下孩子们在户外环境中为合作搭建“城堡”而进行的协商与构建过程,或者捕捉他们面对“运输难题”时如何思考并尝试解决方案的瞬间,这些鲜活素材能让家长直观观察到孩子在看似随意的游戏中迸发的创造力、不断发展的同伴沟通技巧以及在挫折面前表现出的韧性与抗挫力。“家长开放日”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窗口,邀请养育者进入现场直接观察幼儿自发游戏的完整流程,并参与后续围绕“如何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展开的实质性讨论。当养育者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切认识到自主游戏对于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等多维度发展的关键价值后,其配合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意愿通常会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幼儿园户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自主游戏为载体,整合本土资源、强化教师引导、联动家园社区。通过深挖本土资源,幼儿园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游戏场域,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文化的温度;通过强化教师引导,幼儿能在自由探索中获得支持与鼓励,从而激活内在的游戏潜能;通过联动家园社区,课程资源得以突破园所边界,形成“幼儿园家庭

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 郑皓鑫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路径探析 [J]. 教育观察 , 2022, 11 (06): 99-101+106.

[2] 洪秀 . 挖掘社区资源 开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2021, 22 (02): 20-21.

[3] 何毓晗 . 谈如何将户外基地作为幼儿园的重要课程资源 [J]. 才智 ,2020, (1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