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教学探究
王丽杰
尚志市逸夫学校 150600
引言
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美感,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然而传统教学以讲授、翻译、背诵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深入体验诗歌意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强调语文实践与文化素养,要求关注学生情感与思维发展。在此背景下,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古诗词教学成为新方向。以 ChatGPT、文心一言、Midjourney 等为代表的 AI 技术,具备文本生成、图像创作和语义理解等能力,能辅助构建诗意场景、模拟人物情感、模仿语言风格,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学生的沉浸体验与审美感悟,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高中古诗词教学面临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困难、情感共鸣缺乏,教师资源受限、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与兴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破解困境提供新路径。其文本生成可模拟诗人语气、还原诗风,图像生成可具象化意境,语音合成可呈现古音朗诵,满足古诗词教学对情境、情感、意象的多元需求。技术的多模态特性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共鸣,还提升理解力与审美力,助力文化传承。因此,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情境式教学模型,是推进古诗词教学改革与语文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古诗词情境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在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其在感性体验中理解诗词的思想情感与语言美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一,构建可视化诗意场景。通过输入诗词原文或关键词,利用AI 图像生成技术如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生成对应的诗意图景,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寂静夜景,借助视觉图像帮助学生形成具体形象,从而加深意象理解。其二,模拟诗人对话与角色扮演。利用 AI 对话系统构建“与诗人对话”功能,学生可通过输入问题与 AI 模拟的杜甫、李白、李清照等进行“虚拟交谈”,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与情感动机,增强代入感与探究兴趣。其三,生成多版本译文与解读。AI 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生成不同风格的白话文翻译与赏析版本,实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对诗词含义的多角度理解。其四,开展创意性学习任务。如利用 AI 生成续写诗句、仿写诗作、构建情境故事等,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深化对诗词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涵的把握,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其五,整合生成式语音与视频技术,开展古风朗诵与配乐诗画等多模态教学活动,增强诗词教学的沉浸感与审美体验。这些教学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情感联结,提高其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古诗词深度学习的教育价值分析
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多模态、互动式资源,为学生构建融合理解、体验、探究与创造的学习路径。在认知层面,AI 生成的图像、语义解释等多感官信息助力深度理解;在情感层面,模拟语态与情感表达激发共鸣,促进情感内化;在行为层面,任务驱动与创作互动增强表达意愿与实践能力。AI 推动教学从“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服务核心素养发展。同时,其“可视、可感、可生成”特性打破文本局限,打造跨媒介、跨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助力古诗词教学向深度学习与文化浸润转型。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现实挑战与应对建议
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古诗词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教学实施中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首先是技术接受度问题,部分教师尚未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素养,缺乏对 AI 工具的理解与操作能力,限制了教学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其次是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问题,若无科学指导,容易陷入对技术的盲目依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与人文精神的传递。再者是 AI 生成内容的准确性与价值观导向问题,部分自动生成内容可能存在史实错误、审美偏差或伦理争议,影响教学质量与文化导向。此外,还存在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忽略自身思考与创造的问题。因此,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古诗词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与教研支持,提升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能力,增强其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与规范性;二是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 AI 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形式化与功利化倾向;三是制定生成内容的审查机制,强化内容审核与伦理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与正向价值观;四是引导学生理性使用技术,强化其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技术辅助下的主动学习与深度建构。只有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智能化与人文化的有机统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才能真正赋能古诗词教学,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提升。
五、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中古诗词教学带来新机遇与实践范式。其在图文生成、对话模拟、内容重构等方面具优势,能构建富有感染力与互动性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理解力、表达力与审美力,促进文化传承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实践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古诗词教学中展现更大潜力。建议从教育政策、平台建设与资源开发等层面统筹推进,推动 AI 与语文教育的系统化融合,助力语文教育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孟祥银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式教学探究 [J]. 中学语文 ,2024,(19):108-112.
[2] 王丰 . 基于任务情境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D]. 佳木斯大学 ,2024.DOI:10.27168/d.cnki.gjmsu.2024.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