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

作者

肖福平

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校 重庆 408000

前言: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阶段,不仅在物理学科认知与探索培养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物理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基于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有意识的强化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来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实际参与中都可以有新的收获与成长,推进初中物理教育事业的革新发展。

一、新课程理念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日常教学中,应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掌握物理课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则更多的是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在问题发现和解决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强化核心素养培养。为了更好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物理课带来更多活力,将学生各方面潜能充分挖掘发挥出来,以此来优化各阶段教学成果。

第三,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物理教学活动在设计组织中要增加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有充分体会,能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的运用物理思维去思考,强化实践能力、应用意识的培养[1]。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光的折射》教学。

教学目标:要带领学生透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规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动手与分析归纳能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物理课堂,并在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究分析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将生活中常见的筷子在水中弯折等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联系现有知识经验来做出深入探究,完成“光的折射”这一新课导入。其次,加强实验探究,完善规律总结。带领学生开展光的折射实验探究。先将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具体步骤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开展实验探究,期间,让学生对光从空气斜射入到水中的现象做出细致观察,对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进行记录,然后对入射角的大小做出调整,再对折射角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围绕实验数据信息的分析、讨论来讲光的这些规律总结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者是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发生偏折,折射角要比入射角小,入射角增大的后,折射角也会增大;最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拓展应用。鼓励学生借助光的这些规律来对渔民叉鱼的时候为何要瞄准鱼的下方等生活现象做出解释。之后,布置寻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去解释这类课后作业,以此来实现学以致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习兴趣、探究欲望的调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在全身心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中,强化实践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再有就是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应用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让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充分认识 [2]。

案例二:《家庭电路》教学。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家庭电路的组成、各部分作用有准确认识,了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熟练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增强安全用电意识,在

合作探究中强化素养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首先,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提出“大家家里都会使用一些电器,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家庭电路是怎样组成的?若电路出现故障,该怎样去排查和解决?”这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学习探究。将家庭电路模型与相关资料提供给各小组,然后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让学生对模型做出细致观察,进行相关资料讨论,以此来实现对进户线、电能表,以及保险丝等家庭电路组成部分的全面了解,明确各部分都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小组探究分析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在学生遇到困难、产生分歧的时候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 [3]。最后,进行实验模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借助现有资源条件来进行实验模拟,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做出深入探究,学生可对不同功率的用电器进行连接,同时对保险丝的熔断情况做出细致观察,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短路,或者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另外,可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将安全用电常识介绍给学生,如,不靠近高压、低压带电体、若发现有人触电需立即将电源切断等。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用电知识方面的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所学知识巩固和应用。通过引导学生增加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也能够在实验模拟中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产生直观认识,在安全用电知识普及过程中,会让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充分认识,为后续的学以致用做好铺垫。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物理课上,教师应重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指导,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素养能力的综合发展视为重点。同时,教师也要积累更丰富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将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融合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玉泉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案例分析与研究 [J]. 学周刊 ,2018, (15): 42-43.

[2] 吴宝平.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案例研究 [J]. 中学物理,2016, 34 (14): 23-24.

[3] 季连玉 .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案例探究 [J]. 教育观察( 中下旬刊 ), 2014, 3 (21):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