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拓展训练的开展路径研究
沈泽权
惠来县澳角学校 515231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落地施行,拓展训练作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正一步步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拓展训练凭借趣味性、挑战性与团队性等特征,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培育其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前期拓展训练安排
在初中体育课堂之中推行拓展训练,前期准备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合理的部署,不仅能够保障训练进程具备安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进而使训练收获最佳效果。教师得从训练目标、内容设计、场地器材准备以及学生分组等多个层面展开系统性规划。
确定训练目标是推进拓展训练的根本。举例来讲,要是将“培育团队协作能力”当作目标,那么能够设计诸如“信任背摔”“穿越电网”这般的经典项目;要是着重于体能的提升,就可以安排“障碍接力”“负重搬运”之类的任务。就拿某中学初二年级来说,教师在开展“定向越野”训练之前,依据校园的地形状况设置了打卡地点以及团队任务,如此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耐力与方向感知能力,又增进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内容的设计务必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初中生的体能和认知水准存在一定限度,相关项目应当避免出现过度繁杂或者危险的情况。比如在“平衡木协作行走”活动里,教师可以降低器械的高度,并且安排两人组成一组相互扶持,这样做既确保了安全,又强化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除此之外,器材以及场地的准备同样需要提前落实到位。就像开展“绳网脱困”训练时,需要仔细检查绳索的牢固程度,并且要在硬质地面之上铺设缓冲垫子,以此来防止出现意外跌落状况。
合理开展分组活动,能够对训练效果起到优化作用。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依据学生性格以及体能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来采取混合编组的方式。例如,在“搭桥过河”这个项目中(这个项目指的是利用数量有限的垫板通过模拟的河流),要是把性格活跃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这样一来,既能够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之间实现性格上的相互补充。只有做好前期细致的安排规划,拓展训练才可以切实成为体育课堂的有效延伸。
二、合理选择拓展训练项目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拓展训练项目的挑选,会直接对学生参与的兴趣以及训练能够取得的效果产生影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特点、身体实际素质以及心理发展程度,去挑选同时具备趣味性、挑战性以及教育意义的项目,保证开展的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达成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在项目挑选方面,应该着重关注趣味性以及可操作性。初中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如果项目过于复杂或者乏味,他们就很容易丧失兴趣。就像“无敌风火轮”这个项目(具体是学生分组站在一条环形的布带当中,然后协同配合向前行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由于它的形式比较新颖,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有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这个项目之后,学生们不仅很快就掌握了动作的要点,而且在比赛当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参与热情。
所设项目的难度应当处于合适范围,要契合学生的身体能力实际状况。要是项目太过简易,就很难引发学生内心的挑战欲望,可要是难度太大了,又极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情绪。就比如说在“攀岩墙”的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去安排不同难度层次的攀爬线路,以便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出选择,然后一步步提高挑战的等级。像某所初中在开展“障碍跑”训练的时候,借助调整障碍的高度以及间距,使得不同身体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里获得成就感。
项目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自信心的增强等方面。举例来讲,“盲人方阵”(也就是学生在蒙眼的情况下,凭借队友给出的指令排列成规定的队形)这个项目,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某班级在开展了这个项目之后,学生反映称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以及进行换位思考,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结语
总体而言,初中体育课堂的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举措,不光让体育教育的内在含义更为丰富,而且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开辟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今后,随着教育变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课堂的运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我们心怀期待,渴望借助不断进行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探寻出契合不同学校与学生特性的拓展训练方式,为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推动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贡献更为突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俊 . 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课堂的融合分析 [J]. 考试周刊,2019(10):133.
[2] 陈国华 . 浅谈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课堂进行合理融合 [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8):11–12.
[3] 叶欢 . 探讨拓展训练在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J]. 读与写,2019,16(12):203–204.
[4] 王伟军 . 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性分析 [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