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以文”理念融入天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李法童
天津理工大学 300384
2024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这一重要指示为天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天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将“四个以文”理念融入其中,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传承城市文化、推动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个以文”理念内涵阐释
(一)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强调运用文化的力量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涵养道德、提升素养。在高校中,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播与浸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创新思维、审美能力与人文精神,使其在文化熏陶中实现自我成长与价值塑造。
(二)以文惠民
以文惠民旨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要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等形式,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发挥高校文化资源优势,服务社会大众,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水平。
(三)以文润城
以文润城注重以文化厚植城市发展底蕴,彰显城市特色与精神气质。高校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挖掘天津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城市文脉,同时通过校园文化的传播,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氛围营造贡献力量。
(四)以文兴业
以文兴业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高校可借助学科专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文化支撑。
二、天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现有成果
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南开大学通过建设校史系列景点、举办学术活动等,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爱国情怀与学术兴趣;天津大学注重校园环境的文化塑造,以建筑、景观等彰显学校的历史底蕴与精神追求。同时,各高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二)存在不足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天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文化育人方面,部分高校对文化育人的系统性规划不足,文化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未能充分发挥文化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领作用;在文化惠民方面,高校与社会的文化交流合作不够紧密,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较低;在以文润城方面,对天津本土文化的挖掘与融入不够深入,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融合机制尚未完善;在以文兴业方面,高校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文化产业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三、“四个以文”理念融入天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一)以文化人:强化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融合
1. 构建文化育人课程体系
天津高校应将文化育人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艺术鉴赏等通识课程,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系统传授文化知识与价值观念。例如,可设置“津派文化研究”课程,深入讲解天津的河海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等,使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2. 开展文化主题思政活动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以文化为主题的思政活动。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3. 打造文化育人品牌社团
支持学生组建各类文化社团,如书法社、戏曲社、历史文化研究社等,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与比赛。以天津的戏曲文化为例,鼓励学生成立戏曲社团,排演经典剧目,参加校园文化节与社会演出,在实践中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提升自身艺术修养与文化素养。
(二)以文惠民:推动高校文化资源社会共享
1. 开放校园文化场馆
天津高校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应定期向社会开放,举办文化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让社会大众共享高校文化资源。例如,天津美术学院的美术馆可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览,面向公众开放,提升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
2. 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组织高校师生成立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中小学、乡村等地,开展文化培训、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如天津师范大学的师生可走进社区,开展书法、绘画、朗诵等文化培训,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3. 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高校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将高校的精品课程、学术讲座视频、文化研究成果等上传至平台,供社会大众免费学习。同时,平台可设置互动交流板块,促进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三)以文润城:深化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融合
1. 挖掘校园文化中的城市元素
天津高校应深入挖掘校园历史文化中与天津城市发展相关的元素,通过校史研究、文化景观建设等形式进行展示。如天津科技大学可结合学校在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展现天津近代工业文化的发展脉络,使校园成为传承与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
2. 参与城市文化建设项目
高校应积极参与天津的城市文化建设项目,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组织相关专业的师生开展调研与实践,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天津大学的建筑专业师生可参与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方案设计,助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可参与天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项目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为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3. 举办城市文化主题活动
高校可举办各类以天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城市文化节、文化创意大赛等,吸引师生与市民共同参与。通过活动的举办,展示天津城市文化魅力,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四)以文兴业:促进高校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 优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设置
天津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如在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中,增设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设计等课程模块,培养适应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 加强文化产业产学研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文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联合科研项目。例如,天津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相关高校可与动漫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动漫作品创作、技术研发等项目,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 培育文化产业创新创业项目
鼓励高校师生开展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提供场地、技术、资金等支持。如举办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项目进行孵化,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为天津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将“四个以文”理念融入天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通过强化以文化人、推动以文惠民、促进以文润城、助力以文兴业,天津高校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育人功能提升、社会服务拓展、城市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推动的多重目标。天津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为天津的文化繁荣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蕴、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N]. 人民日报 ,2024-02-03(1).
[2]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N]. 天津日报 ,2024-03-04(9).
[3] 李娜 . 深刻把握“四个以文”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J]. 求知,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