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的群文舞蹈创新与发展方向
哈达斯
新疆 博乐市文化馆(文艺工作团)833400
引言:
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使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展现出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群文舞蹈的热情日益高涨,舞蹈给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然而,群文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如何使群文舞蹈更加接近大众生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纳和参与,是每位群文舞蹈工作者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基于地方特色的群文舞蹈发展方向
1.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群文舞蹈风
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关键在于对当地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在创作和发展中。各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和民俗传统,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为群文舞蹈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料,也给群文舞创作以启发。舞蹈编导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深入研究,在舞蹈作品中加以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舞蹈语言,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以江南水乡文化为背景的群文舞蹈,表现江南水乡的温婉柔美,运用轻柔的舞姿,流畅的线条,优美的旋律;并以西北黄土高原文化为背景,以粗犷的舞姿、豪迈的韵律、激昂的音乐等为素材,将西北人民的热情和奔放之情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群文舞蹈既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又可以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 结合时代特征,创新群文舞蹈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高。所以群文舞蹈的创作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结合时代的特点。一方面,可借鉴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成果,在群文舞蹈创作中引入舞蹈的新概念、新技巧、新元素,增强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创作反映百姓现实生活和真实情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可以与时代热点、社会现象相结合,如可以利用光影效果、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具有未来感的群文舞蹈场景和视觉效果,这样既满足了群众的审美需求,又引导了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3. 加强跨界融合,拓展群文舞蹈发展空间
发展群文舞蹈不能仅限于舞蹈艺术本身,而应该是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化领域相互渗透,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跨界整合。一方面,能与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综合艺术作用的舞蹈作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舞蹈活动,可以与旅游、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如:将群文舞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为吸引游客观赏、体验而推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旅游项目;还可以开展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舞蹈进校园活动,将群文舞蹈与教育结合起来。群文舞蹈通过加强跨界融合,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既可以拓展发展空间,又促进不同文化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强化群众参与,提升群文舞蹈普及程度
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文化活动是群文舞蹈的本质所在。因而,提高群文的舞蹈的流行程度,最关键是加强群众的参与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社区舞蹈汇演、舞蹈班组、文艺汇演等形式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其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群文、舞蹈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与基层文化团体加强合作、相互切磋,为群文舞蹈的发展而共同促进作用,如为群众提供一个舞蹈爱好、展示舞蹈才能的平台,可以与社区文化站和乡镇文化站、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组织在一起,开展舞蹈普及活动。同时,通过举办舞蹈比赛、演出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舞蹈活动的热情。通过对群众的参与,促进群舞的普及性,不仅可以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基于地方特色的群文舞蹈创新策略
1. 融合本土曲子、创新组团舞蹈节奏
本土特色音乐的融合是群文舞蹈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地均有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及传统曲目,其乐章与传统曲目在承袭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厚素材。在对具有代表性本土音乐进行深度挖掘并甄选后创新群文的舞蹈,将其与舞蹈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有的韵律节奏,是群文舞蹈在创作过程中所要做到的,如:江南水乡柔美温婉的江南水土风情,可以选用轻柔细腻的丝竹音乐来演奏江南地域的群文舞蹈,配合舞蹈中流利、摇曳的动作,将江南水乡婉转的柔美与温婉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借鉴地方传统服饰,打造群文舞蹈独特形象
服装是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是舞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文舞蹈在创新的同时,要把传统的本土服饰元素、风格等充分借鉴,创造一个独特的视觉形象给舞蹈。对当地传统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等进行研究,可以提炼出其代表性的特点,并将其融入舞美服饰的设计中。如群文舞蹈在西北地区,可以设计民族风情浓郁的服饰,色彩鲜艳,线条粗犷,与舞蹈中英姿的动作交相辉映。同时,还可以在服装的细节处理上加以注意,如刺绣、镶边等,使舞蹈服装在增强舞蹈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同时,更显得精致别致。
3. 挖掘地方民俗故事,丰富群文舞蹈内涵主题乡土民俗故事是乡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群文舞蹈创作的不竭源泉。在群文舞蹈的创新上,要把当地的民间故事挖掘得更深一些,把它表现出来,作为一个内涵的舞蹈题材。通过对民间故事的梳理和提炼,可以提炼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将这些故事转化成语言和形象的舞蹈。如西南地区的群文舞蹈,可以选择彝族火把节、苗族芦笙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传说故事,通过舞蹈的形式生动再现,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了解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韵味。同时,民间故事的创新演绎和表达,也能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让舞蹈作品与时代和生活更加贴近。
4. 引入地方特色道具,增强群文舞蹈表现力
道具在舞蹈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既可以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又可以使舞蹈的表现力得到加强。群文舞蹈在创新时,要积极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道具,使之有机地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在舞蹈语汇上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舞蹈创作可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道具进行舞蹈创作,研究地方特色道具的种类、用途及象征意义等。比如,针对东北地区的群舞,可以通过舞蹈动作与道具的巧妙配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扇面、手绢等道具,将东北人民热情奔放、诙谐有趣的一面展现出来。同时,也可注意创新运用道具,如结合传统道具与现代科技,以新颖的视觉效果打造舞蹈道具,增强观赏性,增强舞蹈的艺术性等。
结语
以本土特色为基础,以时代进步为必然要求的群文舞蹈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本土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表现形式的创新以及加强跨界融合、群众参与的加强,群文舞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本土特色音乐、服饰、民俗故事、道具等方略相融合,既丰富了群文舞蹈的艺术内涵,又增强了群舞的表现力,普及性。
参考文献:
[1] 何盟娇.”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J]. 喜剧世界: 中,2022(8):0045-0047.
[2] 张宝之. 群文舞蹈演出与展览的策划与管理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6):137-139.
[3] 杨冰 . 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体现 [J]. 戏剧之家 ,2024(3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