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何明艳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大连 116400

一、引言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年来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社会 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资源获取、政策 支持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教学管理面临更大困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环境下,深入 探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找出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之道,对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至 关重要。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方面

1. 行政化倾向明显

许多民办高校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权力在教学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学管理决策往往由行政领导主导,教师参与度较低,导致决策缺乏学术专业性,难以充分反映教学实际需求。例如,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重要事项,多由上级行政部门下达指标或管理层单方面决定,教师只能被动执行,影响了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 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臃肿,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存在职能交叉与空白现象。如教务部门与教学督导部门在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中,可能出现重复检查或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薄弱,教研室活动缺乏活力,难以有效开展教学研讨与改革。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 师资结构失衡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较大,中年骨干教师相对不足。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把握不够精准;兼职教师虽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精力有限,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且流动性较大,影响教学稳定性。例如,某些专业课程可能因兼职教师离职而频繁更换授课教师,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2. 教师发展受限

民办高校在教师培训、进修机会提供方面相对不足,缺乏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由于资金有限,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研讨的机会较少,校内培训又往往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难以满足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的需求。此外,职称评定相对困难,晋升渠道不畅,导致教师队伍人心不稳,优秀人才易流失。

(三)教学质量监控方面

1. 监控体系不完善

教学质量监控多侧重于课堂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监控力度不足。评价方式以学生评教为主,评教指标体系简单,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态度、课堂纪律等表面因素,对教学内容深度、教学方法创新性等核心要素涉及较少,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可能因教师要求严格而给予低分,但该教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面实则表现优秀。

2. 反馈机制缺失

教学质量监控结果未能得到有效反馈与利用。管理部门虽收集了大量评教数据、教学检查记录,但未及时向教师反馈,或反馈内容笼统、缺乏针对性,教师无法明确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同时,教师对教学质量改进的建议也难以上传至管理层,导致教学质量提升缺乏动力与方向。

三、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因素

1. 政策支持不足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财政拨款、税收优惠、土地征用等方面政策支持有限。 政府资金投入少,使得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难以有充足资金用于教学设施改善、师资 引进与培训等关键领域,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提升。例如,一些民办高校因缺乏资金无法 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2. 社会认可度低

社会上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认为其教学质量不如公办高校。这种观念导致民办高校在招生时面临优质生源短缺问题,招收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可,使学校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遭遇困难。

(二)内部管理因素

1. 办学理念偏差

部分民办高校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将招生规模扩张作为首要目标,忽视了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任务。在教学管理中,重形式轻内涵,注重短期效应,如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却无相应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支撑,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2. 管理者能力局限

一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不足。他们多凭借传统经验或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对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准,难以有效应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对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对策建议

(一)优化管理体制

1. 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建立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赋予其在学校教学管理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如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师职称评定等事项应充分听取教授委员会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同时,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行政主要为教学提供保障服务,营造良好的教学学术氛围。

2. 精简与整合管理机构

对教学管理机构进行梳理,合并职能相近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选拔热爱教学、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优化师资结构

加大中年骨干教师引进力度,通过提高待遇、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与兼职教师所在单位的沟通协作,规范兼职教师管理。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交流,提升其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

2. 促进教师发展

制定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学培训研讨班等。建立校内师徒结对制度,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传承教学技艺。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注重教学业绩与实践能力考核,拓宽教师晋升渠道,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 构建多元化监控体系

除学生评教外,增加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环节,制定详细、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涵盖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内容。加强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情况,确保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2. 强化反馈与改进机制

及时、准确地向教师反馈教学质量监控结果,采用一对一交流、书面报告等形式,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建立教学质量问题跟踪台账,要求教师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畅通建议渠道,共同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五、结语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应正视挑战,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改进。同时,政府与社会也应给予民办高校更多支持与关注,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只有内外协同发力,才能提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 梅 繁 . 民 办 高 校 教 学 管 理 现 状 与 对 策 分 析 [J].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报 ,2013,11(06):89 - 93.

[2] 黄埔 .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 [J]. 对外经贸 ,2022(10):153 -155.

[3] 李敬研 . 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教育学文摘 ,2021(09):123 - 125.

[4] 郑丽 . 基于执行力视角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D].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2015.

作者简介:何明艳(1979-02),女,汉族,籍贯:辽宁省沈阳市,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位,单位:,助理研究员职称,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