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创新运用

作者

谭芷云

广东省罗定市罗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527200

一、低结构材料概述

(一)概念界定

低结构材料通常指那些无固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但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改变玩法的游戏材料。如废旧纸盒、积木、自然物(树枝、树叶等)等。这些材料相较于高结构材料,如特定主题的拼图、成套的玩具模型等,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二)特点分析

1. 开放性:低结构材料没有预设的玩法和最终成品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身想法和经验赋予材料不同用途,玩法丰富多样。例如,几个废旧纸盒,幼儿既可以搭建房屋,也能制作成小汽车,玩法取决于幼儿当时的创意。

2. 操作性强:此类材料多为实物,幼儿需要动手摆弄、拼接、组合等。像积木,幼儿通过手部动作将积木搭建成各种造型,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材料的特性和相互关系。

3. 经济环保:许多低结构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自然物,成本低廉且环保。如一次性塑料瓶、旧报纸等,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幼儿园大班核心素养的内涵

幼儿园大班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科学认知等方面。

(一)学习品质

包括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创造性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幼儿在面对新知识和新挑战时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探索,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并且能以独特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社会交往

体现在幼儿与同伴、教师及周围人的互动能力上。如学会分享、合作、协商,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理解他人感受,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等。这些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三)科学认知

指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物质、现象及其关系的认知和理解。包含对自然现象(风雨雷电)、动植物生长规律以及简单数理逻辑的认识等,培养幼儿观察、提问、实验探索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低结构材料与幼儿园大班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

(一)低结构材料促进学习品质发展

1. 激发好奇心和主动性:低结构材料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材料的新玩法和潜在功能,满足其好奇心。例如,幼儿拿到一些彩色纸条,开始可能只是随意摆弄,随后好奇能否用纸条编织成物品,这种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尝试编织玩法。

2. 培养坚持性: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创作或游戏往往并非一蹴而就。例如搭建大型积木城堡,期间可能会遇到积木倒塌等问题。但幼儿因为对最终成果的期待,会不断调整搭建方式,重新尝试,从而培养了坚持性。

3. 提升创造性:由于低结构材料无固定玩法,幼儿能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创造出独特的玩法和作品。像用废弃易拉罐做出个性的机器人造型,充分展现幼儿的创造力。

(二)低结构材料助力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1. 促进分享与合作: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游戏时,如几个幼儿共同用泡沫板搭建游乐场,需要分享手中材料,并分工合作完成搭建任务。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交流彼此想法,合理分配材料,共同朝着目标努力。

2. 增强协商与沟通能力:当幼儿对材料玩法或作品构建产生分歧时,需通过协商解决。比如关于用彩泥制作水果造型,有的幼儿想做苹果,有的想做香蕉,这时就要互相沟通想法,协商确定方案,提升了幼儿的协商与沟通能力。

3. 强化规则意识:在集体使用低结构材料游戏时,为保证游戏顺利进行,会制定一些规则。比如轮流使用某些特殊材料,游戏结束后整理材料放回原处等。幼儿在遵守规则过程中,逐渐强化规则意识。

(三)低结构材料推动科学认知发展

1. 增进对物质特性的认知:幼儿在操作低结构材料过程中直观感受材料的物理属性。如触摸不同材质的布料感受软硬、粗糙度;操作磁铁和铁制品了解磁性特点。

2.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低结构材料便于开展简单科学实验。如用塑料瓶、吸管、泥土等自制小喷泉,幼儿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对数理逻辑的兴趣:部分低结构材料可用于简单数理学习。如用积木进行分类、排序、数量比较,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理逻辑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大班创新运用策略

(一)创设多样化低结构材料游戏区域

1. 建构区:投放多种形状的积木、纸盒、泡沫板等。定期变换建构主题,除常见建筑搭建外,还可设定“未来城市”“海底世界”等富有创意主题,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幼儿绘制建构草图,锻炼规划能力。

2. 美工区:增加自然材料投入,如贝壳、干花、羽毛等,结合彩纸、颜料、剪刀等工具。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装饰画创作,如用贝壳拼贴出动物图案,发挥艺术创造潜能。也可开展“变废为宝”手工活动,规定在一定时间内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件手工艺品,提高材料运用能力。

3. 科学区:放置各类瓶瓶罐罐、电池、灯泡、磁铁等材料。设置开放性科学探索任务,如“让灯泡亮起来”,幼儿通过连接电路寻找方法。每月举办“小小发明家”展示活动,鼓励幼儿展示利用低结构材料自制的科学小发明。

(二)结合主题活动创新运用低结构材料

1. 围绕季节主题:春季收集花朵、柳条等自然材料制作春天主题墙,幼儿用花瓣拼贴花朵,柳条编制成春树枝条;秋季利用落叶、坚果壳制作小动物造型,如用银杏叶做小金鱼尾巴,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2. 节日主题活动:中秋节用太空泥、彩纸制作月饼、玉兔等中秋元素装饰品,布置教室环境;圣诞节将棉花球、彩色纸条制成圣诞老人、圣诞树等圣诞装饰,体验节日氛围,传承文化习俗。

(三)家园合作拓展低结构材料运用空间

1. 亲子制作活动:定期开展亲子低结构材料手工制作活动,如利用废旧纸箱制作亲子互动游戏道具,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发展幼儿能力。制作完成后在班级分享制作过程和玩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2. 家庭低结构材料资源库:鼓励家长在家中设立低结构材料收纳区,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自然物等。家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材料开展创意游戏,如用冰棒棍搭建桥梁模型,延伸幼儿园教育效果。

(四)教师指导策略创新

1. 启发式提问:当幼儿在操作低结构材料遇到困难时,教师不直接告知解决方法,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幼儿搭建积木塔总是倒塌,教师问“想一想什么样的结构更稳定呢?换一种摆放方式会不会好一点?”促使幼儿自主探索解决方案。

2. 分享与交流: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自己使用低结构材料的创意和经验。教师肯定幼儿的独特想法和做法,相互学习借鉴,拓宽幼儿思路。如在分享环节,某幼儿介绍用树枝制作弹弓玩法,其他幼儿受到启发创造更多树枝游戏。

五、结语

低结构材料以其独特魅力与幼儿园大班核心素养发展紧密相连,对幼儿学习品质、社会交往和科学认知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创设多样化游戏区域、结合主题活动、家园合作及教师创新指导等创新运用策略,能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价值。在今后学前教育实践中,应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低结构材料运用,为幼儿营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助力幼儿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杭顾蕊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幼儿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使用策略分析 [J]. 好家长 ,2024,(19):15-17.

[2] 王世兰 .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0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