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凌勤

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幼儿园 322200

引言

数学对幼儿来说,不应该只是书本上的数字和符号。他们需要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理解“多和少”、“大和小”、“形状不同”、“位置在哪”这些基本概念。传统的单一讲解方式,往往让孩子觉得枯燥难懂。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把数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孩子们每天玩的游戏中,让学习变得像玩耍一样自然,这不仅能大大提升孩子的兴趣,更能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会用数学。

一、游戏赋能数学学习的天然优势

游戏符合幼儿天性,是他们集中注意力、乐于探索且不惧失败的活动状态。将数学学习目标融入游戏任务,恰好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游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幼儿可亲手操作的具体情境,例如在给娃娃分饼干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直观理解一样多和不够分的含义;在搭积木时,他们能真切感受三角形更稳固、拱形能搭桥等空间特性,这远比看图讲解更为直接有效。同时一个趣味盎然的数学游戏往往能吸引幼儿反复参与,在这种自发重复的过程中,数数、比较、分类等基本数学技能便得到了自然而然的练习与巩固,真正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日常游戏中的数学核心经验发展

在丰富的游戏情境中,数学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孩子们解决问题、实现游戏目标的有用工具。走进角色扮演区(如娃娃家、小超市、小医院),数学就在孩子们的行动中自然发生。“小医生”给几个“病人”看病?“小厨师”需要准备多少碗筷?这些场景让孩子们自然地运用数数、比较多少,甚至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在建构区,孩子们在搭建中亲手触摸不同形状(方的、圆的、三角的),感受它们的特性(比如发现三角形更稳固、拱形能搭桥)。他们可以探索积木的上下、前后、里外关系,尝试搭建对称的房子或有规律的围墙(模式),并在比较“谁的塔更高”、“用多少块积木能围成花园”的过程中,接触了非标准的测量和比较概念。在美工区和自然角的活动中,孩子们按颜色、形状或大小给收集来的树叶、贝壳或者彩珠分类、排序。照顾植物时,用吸管量一量小苗长高了多少,或者用不同大小的杯子给植物浇水,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测量和容量的概念。

二、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捕捉瞬间,发现数学的眼睛

老师首先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日常游戏中敏锐捕捉孩子们自然流露的数学行为。比如孩子在沙水区用杯子装沙,反复倒来倒去比较哪杯多哪杯少,或者在建构区自发地把积木按颜色分类堆放,这些都是宝贵的“可教时刻”。这时,老师不要急于打断或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可以自然地靠近,用观察到的细节发起对话:“我看到你刚才倒了满满三杯沙子,小明倒了两杯,你觉得谁倒的沙子看起来更多呢?”或者“你把所有红色的方块都放在一起了,这样找起来真方便,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的介入,基于孩子的实际探索,能有效引导他们将无意识的操作转化为对数学概念的初步思考,把游戏中的偶然发现变成有意义的学习契机。

(二)建立情境,设计会说话的材料

并非所有游戏都天然包含丰富的数学学习机会,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规划和准备。核心在于投放能引发数学探究的材料和创设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在娃娃家,除了常规玩具,可以有意识地提供大小明显不同的碗碟、数量不等的水果模型、标有简单价格标签的食品包装盒。建构区则要保证积木种类多样,包含基础几何形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角柱等,同时提供一些带有简单图案或线条的搭建提示卡,激发孩子尝试复制或创造有规律的造型。规则游戏区可以引入适合幼儿的棋类如飞行棋(涉及点数、步数),简单的扑克牌游戏如找相同、比大小,或者自制的路径游戏。甚至在每天常规的过渡环节,也可以巧妙融入数学小游戏,比如根据老师拍手的次数找相应数量的小伙伴抱在一起,或者听指令做动作“先拍两下手,再跳一下”,这些活动既管理了秩序,又渗透了数数和模式感知。

(三)抛出问题,激活思维的钥匙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关注游戏中的数学关系,促使他们去思考、解释和验证。问题要具体、开放,与孩子当前的活动紧密相关。例如,看到孩子们在娃娃家分饼干发生争执时,可以问:“小厨师们,这里有好几位小客人,饼干只有这几块,怎么分才能让每个人都吃到一样多呢?”在建构区欣赏孩子的作品时,可以问:“哇,这座城堡真特别,你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搭的?圆形屋顶和方形墙壁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当孩子们在整理玩具时,可以问:“我们怎么给这些汽车排队看起来最整齐有序呢?按大小排,还是按颜色排,或者你有更好的主意?”玩记忆配对卡片游戏时,则可以问:“你刚才很快就找到了好几对,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藏在哪里的?”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重在激发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游戏世界,并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数学发现和策略。

(四)搭建阶梯,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每个孩子的发展步调不同,老师在游戏中的支持也要灵活调整,确保挑战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意味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表现,了解他们当前的数学理解水平。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比如反复尝试搭高塔却总是倒塌时,不要直接动手代劳,可以先肯定他的努力,然后提示:“试试看底座用更大的积木会不会更稳?”或者提供少量关键性的辅助材料如底板。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是关键,可以说:“除了这个方法,我们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当孩子成功时,引导他回顾过程:“刚才你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办法真不错!”这种支持是动态的、响应式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并逐步提升他们独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老师们要做的,就是相信游戏的力量,用心发现和创造日常游戏中的数学学习机会,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陪伴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一步步建立起坚实的数学核心经验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宁 .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4):91-94.

[2] 丁真闻 . 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策略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24(6):113-115.

[3]李淑红.民间游戏中渗透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思与行[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