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刘加锋

安徽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47100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核心支撑。在“中国制造2025”与“新质生产力”战略推动下,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数控专业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教学面临挑战。作为交通类特色院校,需探索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路径。本研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职业教育领域数控专业教学研究,提供实践案例;实践意义则为该校提升教学质量、同类院校改革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研究以该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校学生为对象,剖析学习现状与挑战。

一、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现状与挑战分析

通过对该校 2023 级数控专业学生的观察、访谈、问卷及学业成绩分析,发现其学习现状及挑战如下:

(一)学生基础与认知特点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不足,理解空间几何、力学等理论知识困难,易产生畏难情绪。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对数控编程中的抽象概念接受度低。学习习惯与方法欠佳,缺乏预习、复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动机多元化但稳定性不足,部分学生因就业导向有学习愿望,部分存在“混文凭”心态,学习兴趣易受挫折影响。

(二)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理实脱节”现象明显,理论课内容枯燥,与实训操作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实践操作存在瓶颈,设备数量与工位不足,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有限;操作规范性与安全意识培养难;工艺分析、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薄弱;编程能力提升缓慢。此外,教材与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新技术发展,导致学生知识更新滞后。

(三)外部影响因素

家庭与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有待提高,影响学生学习信心。实训条件受设备昂贵、维护成本高及耗材费用大制约,难以开展高强度实训。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多停留在参观、实习层面,企业真实项目与技术专家参与教学不够。部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影响实践教学深度与前沿性。

二、提升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策略

(一)重构课程体系,深化“理实一体化”

采用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打破学科界限,以典型零件或产品为载体,融入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学校交通类特色,以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为例,涵盖多环节教学。理论教学紧扣实践需求,精讲够用。开发结合学校设备、本地产业及交通类特色的校本教材,如以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指导书。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创设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布置加工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微课视频、在线学习平台,解决设备不足问题,方便学生学习。利用动画、3D 模型等可视化教学使抽象概念直观易懂。实施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针对学生差异设置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核心技能

科学安排实训课程,利用错峰实训、延长开放时间等最大化利用设备资源,推行“6S”管理。构建“阶梯式”技能训练体系,包括基础操作、核心技能、综合应用、创新拓展层,逐步提升学生技能。引入“教学工厂”理念,模拟企业生产环境与管理流程。加强测量技术训练,让学生熟练使用量具,理解质量控制重要性。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与池州白鹰集团、池州伟舜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优质制造企业,尤其是交通装备制造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共享高水平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或小型订单引入课堂。探索与企业开展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培养,增强学生目标感与归属感。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机制,保障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更新知识技能。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校企师资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向流动。鼓励教师参与技术研发与服务,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培训,交流经验,学习新方法、新技术。

(六)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

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加大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考核权重。参照数控技能大赛评分标准,评价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在校企合作项目或实习中引入企业评价。实施“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七)关注学生发展,加强职业素养培育通过优秀校友报告会、参观先进企业、学习大国工匠事迹等,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工匠精神教育。加强学习动机引导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建立自信。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模拟职场环境。

三、结论与展望

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培养面临多方面挑战,提升学习效果需立足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利用交通类院校优势,在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方法、强化实践、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激发学生内驱力,提升专业核心技能与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符合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与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未来,需持续探索适应行业发展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相全 .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评价策略研究 [J].时代汽车 ,2025,(12):46-48.

[2] 周长森 . 基于产教融合的技工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与实践——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 [J]. 中国机械 ,2024,(06):115-118.

[3] 陈洪飞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策略——以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群为例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3,52(11):231-233.

[4] 姜莉莉 . 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1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