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罗旭
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 646500
前言:
近些年来,农村的基础教育得到的有效的发展,但是农村的教育底子相对于城市而言还是比较的薄弱。并且伴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深入,要在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并结合农村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模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农村初中语文进行有价值的提高。
1 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1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很多能力强的教师都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地区进行教学,而在农村地区进行教学的老师都是当地相对比较有文化的人,但是他们的专业性并不强,也无法用正确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的字词不认识教师也无法正确为学生解答,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本身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1.2 教学模式落后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教师都比较重视对于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非常落后,流程非常的程序化,学生在没有听懂的情况下教师也没有耐心给学生进行再次讲解。农村地区教师也比较少,每个语文老师都要带多个班级甚至是多个学科,这种混乱的教学模式也更加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1.3 农村学生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些农村的学校,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师资力量比较缺乏,教师的工作量就比较大。这就会导致教师比较劳累,对于工作方面也会缺乏一定的责任感,不能更好的关注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就没有那么的重视。农村也存在一些留守儿童,平时跟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是学生的爷爷奶奶,对于学生的学习监督比较少,就更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更难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
1.4 教学方法不合理,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形式来看,仍然是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云里雾里的听讲,学生所能够接受到的知识都是比较被动的获取的。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穿插一些互动式的提问。但是没有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所有的都是按照一套流程进行下来的。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教师卖力的在讲台上进行讲解,但是收效并不理想,教学目标完成程度也不高。
例如:在学习初中一年级语文《女娲造人》这一课时,课前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文章的感情,重点强调的是想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一直在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没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达到之前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虽然加强了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扩充,但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却没能实现,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
2.1 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素养
农村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应的进行教学。并且,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都是由老师来进行新课的传授和讲解。教师讲解的。质量能够决定着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就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语文教学素养,为学生呈现出更加高质量的注重语文教学课堂。
2.2 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入
不管是哪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那么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如何才能够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呢,将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作为教师,自身就要重视起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将其渗透其中,尤其是对人教版语文的教学,其中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学生所学习的方面也比较广,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根据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让语文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在布置作业方面,不仅限于生字词的书写,还要设置更加灵活的练习形式,比如仿写、续写或者是自己创编故事等,都可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学生根据原文进行仿写或者是续写的时候,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2.3 学习前制定合理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本堂课所需要学习内容的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学习的方向。并且老师也要规定一定的完成目标的时间,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所交给的任务。通过这种任务目标目标导向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和积极性。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一堂课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么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叙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作者要给文章取名为《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了秋天的哪些事物?这样学生在提前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更加有对性进行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后续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更需要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力。教师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还是应当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主动地去学习,高效率的学习,从而不断地存进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根据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的创新,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高质量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才能使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吴德刚 .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0(A0):43-44.
[2] 杜小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偏远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0(07):147.
[3] 孙有喜 . 农村初中小班额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3):61-62.
[4] 张遥 .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C]//.2019 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9:275-276.
[5] 刘春霞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J]. 教师博览 ( 科研版 ),2018,8(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