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探究

作者

袁伟

苏州市吴江区盛湖学校 215200

引言: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主体单一、内容片面等问题,难以适应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全面发展新要求。新课标引领下亟需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优化评价理念,改进评价模式丰富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富有成效体育教学评价制度,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享有更加均衡优质体育教育。

一、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现状剖析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面临诸多挑战,传统评价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标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仍然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等突出问题,评价过程通常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积极性。评价内容偏重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忽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评价方式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比重不足,总结性评价多于形成性评价难以全面动态反映学生体育学习表现。

除上述问题外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相对静态僵化,未能充分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力度有待加强,评价反馈机制有待健全,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未能有效指导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部分教师评价意识淡薄专业能力欠缺,对新课标理念把握不够,评价行为难以适应新课标要求,学生参与评价主动性不强,自我评价及互评能力有待提升。种种现状表明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亟需变革,以突破传统局限,构建适应新课标育人导向、彰显体育学科特点、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改革路径构建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任重道远,必须立足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全面发展新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根本宗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科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改革须树立正确评价理念突出评价育人功能,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思想,统筹考虑学生运动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发展诉求,着眼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积极反馈作用。评价改革须明确评价目标,基于新课标导向和体育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评价目标,重视评价目标层次性和阶段性,从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等维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体育综合素养。

评价改革须丰富评价主体,构建学校、教师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新格局,既要发挥教师专业引领作用科学设计评价内容、方法及标准,客观评估学生学习表现,又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全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增强体育学习自主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自我提升能力。评价改革须丰富评价内容,重点考察学生运动参与表现、健康行为表现以及体育品德表现,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全面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改革须创新评价方式,科学选择和运用观察法、提问法等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加强评价全过程管理动态监测教学评价实施状况,保障评价客观公正。评价改革须分层设置评价标准,在国家课程标准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制定校本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不同起点出发朝着既定目标持续进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成效检验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成效检验必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原则,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改革监测评估长效机制,成效检验应综合运用理论探究、行动探究等方法,探寻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彰显体育学科特点、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改革有效路径。一方面通过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调研,走访教师、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查阅分析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实录等材料全方位收集教学评价改革真实信息数据。另一方面立足新课标育人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价值取向、评价主体等方面入手,系统考察评价改革实施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症结,客观评估改革成效。

成效检验应重点关注评价改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际成效,要充分考察评价主体结构变化情况,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程度显著提升,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格局基本形成。考察评价内容拓展情况,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诸要素,关注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等表现。考察评价方式创新情况,形成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广泛实施,定性评价及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观察法、提问法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考察评价标准科学性情况,既体现学段学习质量标准纵向衔接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横向区分,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统一。考察评价反馈实效性情况,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学生对照评价结果客观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家校携手共育、协同发展良性互动局面初步显现。唯有切实提升评价改革成效,形成评价改革与教学改进,学生发展良性循环,方能更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结论: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改革刻不容缓,传统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片面等问题,难以适应新课标提出全面发展要求。为此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评价理念,丰富评价主体拓展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构建科学、多元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实践表明新教学评价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今后仍需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化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尹真真 .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究 [J]. 体育视野 ,2024(12).

[2] 黄玮 .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8):52-53.

[3] 谭宗志 . 论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评”体系优化 [J]. 2022(1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