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证研究

作者

杨红蕊

甘肃省庄浪县郑河中学 744600

引言: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农村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校本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系统探讨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及其实践策略。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

校本教研活动是指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主体,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2. 特点

(1)实践性:校本教研活动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2)自主性:教师作为主体参与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3)针对性:活动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4)合作性:活动过程中强调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1. 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导向、经验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校本教研活动为农村教师提供了自我导向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和反思,不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通过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来实现学习。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教师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

3.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强调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持续学习和成长。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策略

1. 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计划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计划应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和形式,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同时,计划应注重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开展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活动

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听课评课,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共同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学习共同体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支持和动力。

4. 引入专家指导与培训

引入专家指导与培训是提升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关键。专家可以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一:我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案例

在我校,教师们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和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案例分析二: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案例

我校与庄浪县水洛中学开展集团化办学以来,每学年 4 次的交流活动正常开展,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专递课堂”也随时开展,先后有 7 名教师开展轮岗交流活动,两校教师建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们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还形成了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教授语文课时,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在教授科学课时,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经过两年的实践,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展望未来:构建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生态系统

1. 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持续有效推进,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资源保障。这包括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校本教研项目的研发与实施,购买或开发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研工具与平台,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2. 技术融合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校本教研,如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远程协作、大数据分析支持教学决策、人工智能辅助个性化教学等,可以极大地拓宽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高教研效率与质量。鼓励教师学习并应用新技术,提升信息素养,使技术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动力。

3. 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

4. 持续关注与反馈循环

校本教研活动不应是一次性的项目,而应是持续的过程。建立持续的反馈机制,鼓励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持续对话与交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调整改进教研策略。同时,关注教师个人成长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教研活动始终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阶段。

结语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资源优化、技术创新、评估激励以及持续的关注与反馈,可以构建一个支持农村教师持续专业成长的良好生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更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随着更多创新策略和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校本教研活动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农村教育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国丽 . 基于“双减”政策实施诉求下教师专业能力强化路径初探 .2023 年第一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2023

[2] 霍东华; 刘红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 “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2022

[3] 张蓉 . 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提升路径——以四川省金堂中学校“溥润式”培训实践为例 . 首届“行知式女教师”表彰活动暨第四届“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2021

备注 :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立项号[2024LXH5873]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