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法提升课堂参与度的策略探究
谢琼
湖南省耒阳市港湘实验中学 421800
引言
情境教学法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实践,强调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语境激活学生的认知资源,创造贴近生活的学习场域,旨在促进知识建构与意义生成。然而,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仍存在教师讲授占主导、学生被动接收、互动有限等弊端,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参与度低下。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入手,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探究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如何有效运用情境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课堂参与度,并通过具体案例与数据分析,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与成效,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 多元化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应依据教材单元主题与学生认知特点,构建涵盖情感、文化与认知多维目标的学习情境。首先,可借助情境化导入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时事热点,提出具有真实性与挑战性的语文问题,吸引学生关注;其次,运用情境化课件与多媒体资源,再现古诗词创作背景或现代文阅读场景,激发学生自主建构文本意味。同时,可结合角色扮演、情景剧演绎等活动,让学生以文本角色身份参与讨论,体验人物情感,从而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此外,还可设计“微议课”或“翻转教室”模式,让学生自编情境剧本并在小组内呈现,通过同伴互评与集体分享,让情境体验在主体参与中持续迸发。以上多元化情境创设策略,既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又为后续任务驱动与协作探究奠定了真实的情境基础。
二、 师生互动优化策略探究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情境教学能否落地的关键。在情境导入阶段,教师应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多元观点表达,以提高发言覆盖率和讨论质量;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及时反馈、适时点拨与差异化支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与反思。此外,教师可采用“循环访谈”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活动中逐一介入,关注学生思维动向,随时记录并回应学生的思考困惑;对思路清晰或观点新颖的学生,给予适度嘉奖与展示机会;对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引导回归主题而不打断其思考兴趣。通过构建平等、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在情境中敢于提问、勇于表达,师生互动质量与频次显著提升,从而增强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 任务驱动渗透策略探究
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与任务驱动有机结合,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任务,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融于一体。一方面,可基于文本主题设计探究性任务,如“情境地图绘制”“人物关系图谱”“语言风格对比分析”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收集信息与观点;另一方面,可实施项目化学习,将课堂任务延伸至课外调研与实践,如组织学生采访课文作者故居或进行校园文化调研,并在课堂情境中分享成果。任务设计应体现渐进性与挑战性,在基础任务完成后,设置“加分任务”“拓展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持续参与热情。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得到即时成就感,形成“做中学”“悟中习”的良性循环,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双双提升。同时,通过任务完成后的成果展示与分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体验,并结合反思日志促进元认知发展。
四、 评价反馈闭环策略探究
在情境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保障学生持续参与的重要环节。评价主体应从单一的教师评价扩展为“三位一体”: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自评阶段,学生可依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情境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互评阶段,小组成员间互相点评优点与不足,培养合作意识;师评阶段,教师结合观察记录与作业表现,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对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示。此外,应构建即时反馈机制,通过电子即时评估工具或课堂打分板,实时展示各项任务得分与参与情况,令学生清晰看到努力成效。教师可定期组织反馈研讨会,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评议,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并利用系统导出的数据报告,动态调整教学设计。最后,通过阶段性总结与个性化学习建议,形成评价—反馈—调整的闭环,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持续改进与成长,进一步提升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动机。
五、 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效
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情境教学为例,教师在分析文本前,以“名楼记忆”为主题布置现场感知情境:学生分组体验校园文化名胜拍照打卡,并在情境中以小记者身份撰写游记。课堂中,通过角色扮演与仿写训练,学生对范文的结构与意境有了深刻体会。在任务驱动环节中,学生制作楼记思维导图并在情境剧表演中展示文本细节。评价闭环阶段,师生共同评选最佳“情境游记”,并在班级公众号发布,同时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反馈显示学生课堂满意度提升 20%⨀ 。实践结果显示,该班学生课堂发言次数增加 45% ,小组合作时长平均增长 30% ,文本理解深度测评分数较对照班提高了 12%. 。该案例验证了情境教学策略在提升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方面的显著成效,并为后续推广提供了可参考的运作模型。
结论
本文通过情境创设、互动优化、任务驱动与评价闭环四大策略,系统阐释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表明,当语文课堂深度嵌入真实或模拟情境,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参与热情显著增强,课堂互动更为活跃,知识内化与能力迁移效果更佳。未来可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更加沉浸式的语文学习情境;同时建议开展纵向跟踪研究,评估情境教学对学生长期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影响,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更坚实的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晓丛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语文世界 ,2024,(29):34-
35.
[2] 张慧慧 . 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初中语文课本为例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15):127-129.
[3] 杨 太 明 . 情 境 教 学 法 在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学园 ,2024,17(2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