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

徐子洋

新疆西部明珠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新疆834009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安全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更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施工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然而,目前部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深入思考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确保电力工程顺利实施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方面,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如触电、高空坠落等。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通过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提供专业的安全培训以及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其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从确保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的角度来看,安全管理可以避免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工程延误、设备损坏等问题。合理的安全规划和监督能够保证施工流程按照预定计划有序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电力工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言,电力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停电等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从而为社会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虽然多数企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进度和效益,对安全制度敷衍了事。比如在安全防护设备配备上,不按规定为施工人员提供合格的装备;在操作流程方面,随意简化必要步骤。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惩处,使得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保障施工安全的作用。

2.2 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足

一些施工人员缺乏对电力施工危险性的充分认识,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对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操作不熟练。企业对人员的安全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施工人员在面对突发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3 施工环境复杂带来的安全隐患

电力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施工现场可能存在高空作业、地下电缆铺设等不同工况,还可能受到恶劣天气、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例如,在山区进行输电线路施工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增加了材料运输和设备安装的难度;在雷雨天气施工,容易引发触电和雷击事故。

2.4 安全监督和检查不到位

安全监督和检查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这方面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部分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检查不细致、不全面,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监督检查缺乏常态化和规范化,往往只是在上级要求或发生事故后才进行突击检查。

3、影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3.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方面。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屡见不鲜,像不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同时,部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对新技术、新设备操作生疏。而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指挥不当、监督缺失,易引发安全事故。

3.2 材料和设备因素

材料和设备质量直接关乎施工安全。若使用劣质材料,如绝缘性能差的线缆,易导致漏电。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也存在隐患,像起重机刹车失灵。此外,设备选型不当、安装不规范,也会在施工过程中埋下安全祸根。

3.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给电力工程施工安全带来挑战。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复杂地理条件,如山区、湿地,增加施工难度。周边电磁干扰、噪音等,不仅影响施工人员状态,还可能干扰设备正常运行,威胁施工安全。

3.4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起关键作用。安全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问题出现时互相推诿。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施工人员缺乏系统学习。安全检查不严格、隐患整改不及时,使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施工安全。

4、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4.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安全的基石。应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细化操作流程和安全标准。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违规者严惩不贷,对遵守制度者给予奖励。同时,加强制度宣贯,确保全体施工人员熟知制度内容,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让制度成为保障安全的有力屏障。

4.2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

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内容涵盖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提升培训效果,使施工人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4.3 优化施工环境和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环境和防护措施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时清理施工场地的杂物和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为施工人员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并确保其正确使用,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

4.4 利用新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新技术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设备状态。利用无人机进行地形勘察和线路巡检,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借助大数据分析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

4.5 强化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

强化监督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建立专业的安全监督团队,增加检查频次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期限,跟踪整改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正视当前在制度执行、人员素质、环境应对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施工环境、利用新技术以及强化监督检查等策略,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将安全管理贯穿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电力工程顺利推进,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电力基础。共同努力,守护电力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辉 .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 2022,(18): 233 - 235.

[2] 王瑞 .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 (12): 122 - 124.

[3] 李斌 . 探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J]. 科技风 , 2020,(17):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