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作者

王同研

西藏大学财经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长期追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概念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演进: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着力于消除绝对贫困和建立公平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与实现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共同富裕在新时期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路径。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主线,党和国家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共同富裕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1 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政策与实施措施

1.1 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成效

在创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举措。推动 " 数智就业 " 平台建设,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技能,显著提升了劳动力市场效率,特别是为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动态、高效的就业服务支撑,本省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定于 92% 以上。在住房保障领域," 浙里安居 " 工程全面推进,通过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优化公积金使用政策和实施旧改微更新等方式,切实解决了新市民、年轻人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题,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突破 10 万套(间)。医疗保障改革持续深化,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 99%以上,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依托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质量,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超过 70%。教育保障方面,着力实施 " 扩中 "" 提低 " 行动,重点通过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等措施,有效促进了不同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这些制度的系统性创新,显著降低了居民生活负担,增强了应对风险能力,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2 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操作与影响

浙江省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精准识别低收入群体并实施针对性帮扶,显著提升了其生活水平。浙江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扶贫数据库,全面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确保资源分配精确到位;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如推广电商助农模式,为农民提供创业贷款和技术支持,创造就业机会并增加可持续收入。教育扶贫方面,设立专项培训基金,联合企业与职校开展技能提升课程,帮助低技能劳动者获得就业竞争力,同时推行“家门口就业”计划,通过本地企业吸纳劳动力,减少外出打工成本。福利保障政策如现金补贴和基本生活救助机制,直接缓解了生活压力。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能力提升,住房和食品保障得到改善,贫困率显著下降。产业扶贫与就业促进相结合,使农村和城市边缘群体逐步融入现代经济体系,整体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1.3 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浙江省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战略,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浙江实施政策引导产业向高科技、服务型和高附加值领域升级,如发展数字经济园区和智能制造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并提升全球竞争力。这种升级路径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通过在欠发达地区构建产业链条,吸引外部投资与技术扩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例如,绿色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推动就业结构转型,创造高质量岗位并提升劳动者技能,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增强区域联动,推动经济增长成果更广泛共享,有效缓解核心 -边缘经济割裂,形成包容性发展模式,支撑区域整体协调。

2 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社会经济影响

2.1 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经济影响

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产生了显著积极影响。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和精准扶贫政策精准发放扶持资金,有效缓解了贫困问题。生活条件显著优化,消费能力增强,如居住环境和日常必需品获取变得更加便捷。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教育补贴政策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并加强了养老和住房保障,确保了基本生活安全。这些变化有效缩小了收入差距,提升了低收入群体的整体福祉和社会融入度。

2.2 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示范区建设显著推动了浙江省内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效缓解了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通过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如构建“一小时交通圈”,缩短了欠发达地区与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资金与信息的双向流动,为资源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础。政策制定上加强了对欠发达山区的资源倾斜和制度保障,例如深化山区 26 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帮扶机制,设立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提升了这些地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同时,产业布局呈现协同化趋势,发达地区如杭州、宁波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链条向周边县域延伸,形成了“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并通过“飞地经济”等模式促进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共享。这使得内陆及山区县有机会融入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绿色能源等新业态。

2.3 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促进作用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在促进社会阶层和谐互动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伴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收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社会结构向更具稳定性的 " 橄榄型 " 演变,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张力。政策层面着力健全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针对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精准培训,并通过产业升级拓展高质量就业岗位,2023 年全省新增就业超百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覆盖率提升 21.4 个百分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推进,“七优享”工程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成效凸显,例如山区 26 县三甲医院覆盖率达 100% ,乡镇标准化养老机构全覆盖,消除了公共资源获取的区域壁垒。环境治理与城市有机更新同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百万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 90% ,人居环境的系统性优化直接转化为居民满意度提升。第三方评估显示,示范区启动后居民生活幸福感指数上升 12.7 个百分点,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 95% 以上高位运行,社会关系呈现良性互动态势。

参考文献

[1]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建玲 莫贯. 锚定目标 加劲加力 推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出色出彩 [N]. 攀枝花日报 .2025 年 2025

[2] 汪维 . 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 [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5, (03): 179

[3] 陈超益 , 刘春菊 , 李晶晶 , 项灵志 . 基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土地.2025, (06): 100

[4] 佟伟铭 , 蒋语欣 , 郭加新 , 郑金辉 . 浙江省县域视角下城乡要素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J]. 地理科学 .2025, (07): 161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4106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