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绥中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胡娜 钟志勇 李琳 刘健 李佳航
绥中县气象局 辽宁省葫芦岛市125200
引 言
绥中县地处于辽宁省西部,属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0.2°C ,年平均最高气温 16℃,年平均最低气温 5.3℃,极端最高气温 41.1℃,极端最低气温 -26.4℃,年平均降水量613.6 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2% ,历史最多降水量1087.3 毫米,出现在1959 年,最少降水量295.2 毫米,出现在 1999 年。年日照时数 2649h,无霜期 180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63%,全年主导风向为 SSW(西南),极大风速 25.5m/s (北风),出现在 2021 年,历年平均10 分钟风速 1.2m/s 。
一、气象条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通过气象观测资料及实地观测进行综合分析。温度、降水、光照等气象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表1-1 玉米气象服务指标

二、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及适应性对策建议
1. 气象灾害风险
(1)干旱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降水偏少,造成大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
春旱(影响播种出苗)、伏旱(“卡脖旱”,影响穗分化抽雄)、秋旱(影响灌浆)是主要威胁,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
(2)涝灾主要是渍和涝。渍是指土壤含水量过多,植株根系缺氧而受害,也就是常说的“哑吧涝”。
(3)大风冰雹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乃夏季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造成植株机械损伤、倒伏。
(4)高温热害主要发生在 7 月至 8 月上旬,尤其在抽雄开花期,导致花粉败育、授粉不良。
(5)低温冷害与早霜苗期遇低温生长迟缓;秋季早霜冻导致未成熟玉米减 产降质。
2. 适应性对策建议
(1)趋利避害,优化种植制度与品种布局:选择适宜熟期的优良品种(如中晚熟耐密植品种),确保安全成熟。在温度适宜时,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避开或减轻后期干旱、早霜风险。
发展节水农业,应对干旱: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技术,保墒抑蒸。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发展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关键需水期(拔节、抽雄、灌浆)及时补灌。选育和推广抗旱玉米品种。
(3)加强田间管理,防御涝渍与灾害:合理密植,提高群体抗倒性。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下扎。关注天气预报,在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来临前做好防范。
(4)应用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针对干旱、暴雨、高温、早霜等灾害的精细化预报。
结语
通过对绥中地区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秉承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充分利用绥中地区的气候资源,选取优质品种来种植,合理利用气象条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把低温、冻害、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玉米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 张志兴. 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与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3).
[2] 尚惠玲,谭敏等 . 浅谈气象经济的发展 [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1)A0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