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态理念助力传统村落保护策略研究

作者

桂佳宁 张曌地

1. 河北美术学院  050700  2.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创新研究中心  350118

一、引言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乡土记忆。然而,在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亡的威胁。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生态理念逐渐受到重视,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井陉县部分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态理念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传统村落与人居环境的相互关系

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植被等自然要素,这些要素不仅影响着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也塑造了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人文环境则包括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反映了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居民的生活智慧。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建设对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传统风貌造成破坏。其次,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导致村落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再次,缺乏系统的保护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难以持续开展。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传统村落的生存,也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生态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

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引入生态理念,有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原理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原理,可以指导村落的规划和管理。乡村规划理念则强调因地制宜、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等原则,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社会学关系理论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人文视角。通过分析村民与村落环境、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从而制定更加人性化的保护策略。这些理论基础的融合,为生态理念下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撑。

三、生态理念助力传统村落保护的策略

针对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生态理念助力传统村落保护的策略:

首先,在生态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方面,应尊重村落原有的自然格局和空间形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村落功能布局。同时,注重村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维护整体生态景观。

其次,在传统建筑生态化改造与利用方面,应采用生态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在保持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提高其节能性能和舒适度。鼓励将传统建筑改造为民宿、文化展示馆等,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再次,在生态产业培育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应依托村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广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

最后,在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应深入挖掘村落的生态文化内涵,整理和传承传统生态智慧。通过举办生态文化节、开设生态课堂等方式,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鼓励将传统生态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提升村落的文化吸引力。

四、生态理念下传统村落活化的实践路径

为了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提升,本研究提出以下实践路径:

首先,在自然建筑环境提升方面,应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和改善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村落的生态承载力。同时,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等,

提高建筑的生态性能。

其次,在历史文化价值提升方面,应加强对村落文化遗产的调查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文化遗产档案。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传统街巷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再次,在村民精神体验提升方面,应注重村民的参与和体验,增强其对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通过组织传统节庆活动、手工艺体验等活动,让村民和游客共同参与,感受村落的文化魅力。同时,改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在动态生生不息的实现方面,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例如,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落保护;完善法律法规,为村落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村落保护的专业化水平。

五、结论

本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井陉县部分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理念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表明,将生态理念融入传统村落保护,有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传统建筑生态化改造与利用、生态产业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策略,可以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理念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实践应用,不断完善保护策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伟 . (2021). 生态优先原则下传统村落活化策略探讨 . 《城市与建筑》, (5), 45-51.

[2] 丁志华 . 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D].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3] 王兆峰 , 张青松 .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过程与机制——以湖南省十八洞村为例[J/OL]. 经济地理:1-16

[4] 谭丁齐 , 陶硕慧 , 钟颖等 . 基于生态维育理念的乡村游憩空间设计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青山渔村为例 [J]. 城市建筑 ,2024,21(04):85-87.DOI:10.19892

[5] 于淑鸿 . 以“生态之笔”绘就鄂乡振兴发展“美丽图景”[N]. 黑河日报 ,2024-03-15(003).

【基金项目】2024 年度开放课题“生态理念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活化研究”(KF-20-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