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

李晓慧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 自贡 643000

总书记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中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1]。新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机械制造领域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专业化。数控专业是行业发展的重点专业,《机械制图》是数控专业的基础性学科,不论是在学生升学考试中,还是就业领域都有重要作用。在传统机械制图教学中,往往存在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实践环节安排不足的问题,以及中职学生的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业水平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大赛、升学考试的要求。

一、机械制图课程背景

机械制图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和绘制,它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工程界的通用语言,在智能制造大环境下,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贯穿着整个生产环节。它是一门综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用投影法解决由空间到平面,平面到空间相互转换过程中的几何问题和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这门课程在中职学校是面向中职一年级数控专业的新生开设的,是学生踏入职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读与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深挖活动切入点,对该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二、机械制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究

本文以学校中职一年级数控技术应用班级课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例,介绍其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一)深挖课程内容,突破空间思维瓶颈

机械制图课程在编写教学设计前,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对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精确分析 , 寻找融入实践活动的合理途径 , 做到课程内容与实操训练有机统一,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投影法与三视图章节时,若只停留在教材理论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枯燥,难以突破空间思维瓶颈,难以将平面转换为立体 [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让学生利用六个正方形搭建成为三面投影体系,结合教室墙角三个面,三个直角的位置关系,更加直观的认识机械制图投影坐标系,从而为学习三视图打下基础。

(二)梳理课程理实结合主线,找准切入点,优化课程内容供给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能仅限于某一章节、某一节课,而应贯穿于课程的始终。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有持续的进步,需要教师精心挖掘恰当的实践环节切入点,要使其能贯穿整个课程内容,形成一条理实结合主线,使课程内容能够更深刻的引入学生头脑和行为中,提高学生的绘图实践能力和今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使其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将课程分为投影基础、空间推理、融合思辨三条主线,确定搭建投影体系、零件模型剖切、测绘零件模型三处切入点,从而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转换为可操作的视觉体验。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推进课程内容理实一体化深度融合

课程内容理实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入课堂的方法是否合理恰当,教师是课堂实施的引导者,切忌脱离理论的生搬硬套,确保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无缝连接”。

以投影法章节中绘制组合体项目为例,组合体的识读与投影图绘制是学生必备的制图能力,也是加工制造的基础环节,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为了解决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对机械零件的结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为此应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真实的参与感和满足的体验感。例如动手测绘零件模型作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3]。首先,通过课前任务环节,给学生布置以观察零件模型结构特征的任务,利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课中通过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进行零件模型测量工作,分组做好记录,完成组合体的识读与绘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进行成果迁移,通过给学生介绍实际工程案例,强化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展现科学智慧和专业魅力,使理论知识和实操项目合理融合,学生在此过程中才能有所收获。

(四)严把成果质量关,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作业质量的管理,以此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培养学生从“被动读图”变为“主动找问题、析逻辑”,提升空间推理能力 [4]。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不同的体验感,避免学生产生思想上的麻木、厌倦之感。例如:教师对平面几何向空间几何转换规律、易错易漏画的线条已多次的强调,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因为思想上不够严谨,对空间结构难以认识清楚,针对这种现象,可采用测绘实践课程、动态仿真软件建模、校内绘图竞赛等实践项目提升课后成果质量。

三、结语

扎实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本文详述了机械制图课程理实结合的过程,通过深挖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内容找准切入点,形成理实结合主线,将专业技能教育和空间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须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课程的育人功能最大化,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善学 . 我国职业教育的格局之变 [N]. 人民政协报,2022(09).

[2] 李凤娇, 余席同.“机械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J]. 科技风 ,2024,(25):129-131+159.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425043.

[3] 罗杜宇 , 陈玲玲 . 机械 CAD 职业技能考试课程的研究及实践 [J]. 江苏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6,(S1):92-94.

[4] 史乃煜 , 吴小锋 , 华洪良 , 等 . 数字化技术推进“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J]. 科学咨询 ,2025,(05):162-165.

课题项目:本文系省市第七届微型课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