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招警联考制度下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体系的构建
刘雨红 孙朋
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根据《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招录意见》)和《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招录培养意见》)等文件精神,自 2016 年起,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将参加由公安部组织的公安院校招警联考进入公安队伍。因此,公安院校招警联考为学生入警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也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径。
一、公安院校招警联考制度基本情况
《招录意见》和《招录培养意见》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方式实行双轨制,既面向公安院校招录人民警察,也面向社会招录人民警察。公安院校招警联考(以下简称“联考”)是针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设立的入警考试,是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成为正式人民警察的重要招录方式。
二、构建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体系的背景
治安管理系以参加联考的每一届治安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针对联考备考、机构培训效果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展开调研,并结合校内课程学习、暑期实践实习、毕业实习三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在联考备考、机构培训以及校内学习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反馈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修订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治安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治安管理专业人才,与公安工作紧密联系的课程并不能通过笔试的方式得到充分的考查,这就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教学课程与联考出现衔接度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公安专业科目》试题可能测查 5-6 个知识点,孤立地学好一门课程,掌握其中 1-2 个知识点,不足以作对试题;二是有的试题测查的难度较高,大学期间“及格是硬道理”的错误思想与联考所考查的方向背离;三是有的试题实践性要求很强,试题依托公安实战工作的典型案例或事例,构建实战场景,利用文字和图表相结合方式,考查学生信息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围绕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常用的法律规范,测查学生运用法律法规妥善处置案事件的能力。这样一来,单纯依靠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和校内实验实训,缺乏公安实际工作的经验知识,学生答题时学无所用,丢分已成必然。
三、创新构建“双主体深度参与、三阶段深度融合”的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体系
《招录培养意见》规定,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要健全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综合实训、岗位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治安管理系通过对每一届治安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反馈,有针对性地从课程设置、备考机制、实习实训方案等方面修订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教师、学生双主体深度参与,暑期实践实习、课程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阶段深度融合的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体系。
(一)寒、暑假教师公安业务实践调研、锻炼
学院利用学生寒、暑假时间,安排各教学系部专任教师开展寒、暑假教师公安业务实践调研、锻炼活动,要求教师们在实践调研期间,通过认真收集最新法律法规、时事动态、实践成果、警务技能及实战案例等资料,及时充实和完善授课教材、讲义、课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教师通过实践调研工作,掌握了实战工作中的新形势、新动向,收集了教学资料,更新、充实了专业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公安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实习
学院制定学生暑期实践实习方案,完善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选派 15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教师赴全省各地市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各单位实习学生管理工作,安排学生赴户籍地公安机关开展暑期实践实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基层各部门处理日常事务,利用六周的暑假时间培养实战业务水平,体验民警的工作生活。
(三)课程中期实习
治安管理系积极探索,在学院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哈尔滨市阿城区公安局密切合作,将阿城区公安局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和本系的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有机结合,依托“学院实践教学阿城基地”这一平台,利用联考前半年(5 月初至 6 月底),将部分专业课课堂直接搬入阿城区公安局,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地授课,学生们围绕专业核心课开展为期 8 周的课程中期实习。这种学中练,干中学,贴近实际、贴近实战的“双贴近”教育教学模式,既为治安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更为阿城区公安局提供了他们所亟需的警力及智力支援。
治安管理系主动创新“双贴近”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实地教学,利用课程中期实习机会,将课堂搬入一线,设在阿城区公安局和相关派出所,并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安排授课内容,实现了教学与实战、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接触。这种方式克服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容易相脱节的弊端,实现了课堂和实际、理论和实战的有机融合。完成课程中期实习任务,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实践、实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
由于课堂设在区公安局并延伸到基层派出所,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心理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大家都把自己当作一名警官,都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去探求知识,注重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学基地上课时,学生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大家都能就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向教师和基层民警请教,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工作能力。
(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工作是校局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制定毕业实习方案、实习成绩评定、监督考核方面,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制度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组织实践教学基地共同研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符合公安工作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材,为基层公安机关输送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公安后备人才。
招警联考制度下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实习基地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明确实习目标、设计实习内容、实施实习管理、强化实习考核和完善反馈机制等措施,有效提升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公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佳文,毛芋晓 . 公安联考视域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 [J]. 西部学刊,2022(21):32-33.
[2] 李永涛,杨易蒙. 公安联考背景下学警自我教育能力提升困境及对策[J].《公安学刊 (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1(04):76-79.
注:本文系2024 校级研究课题“构建治安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体系、推动新质公安战斗力提升”(编号:LJ2024Z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