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职业本科深化产教融合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
王梦君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411100
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作用凸显。但当前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存在协同不足、资源分散等问题,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产教融合新载体,能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在此背景下,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职业本科深化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成为提升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市域产教联合体协同机制构建
(一)明确各方角色定位与职责
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中,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角色定位清晰且职责明确。政府作为统筹协调者,需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法规,为联合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与资金扶持。政府要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各方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行业组织承担着桥梁纽带作用,要依据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为职业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指导,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企业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和使用方,应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技术指导以及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为保障各方有效沟通与协作, 需建立常态化沟 席会议是重要方式之一,联席会议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代表共 如人才培养方向调整、资源共享方式优化等,共同商讨解决 各方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共享。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及时发 成果和学生实践项目,行业组织可发布产业政策和发展报告 建立联合工作小组,针对特定项目或任务,抽调各方人员组成小 4 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构建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
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是市域产教联合体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利益共享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可获得多方面利益。通过与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企业能够提前选拔和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降低人才招聘和培训成本;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政府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参与积极性。在风险共担方面,对于产教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研发失败、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等风险,各方应共同承担。学校和企业可共同设立风险基金,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积极应对风险,降低风险损失。通过构建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激发各方参与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实现互利共赢。
二、市域产教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
(一)全面梳理市域产教资源
对市域内产教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是整合与共享的前提。学校资源方面,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师资队伍等。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其设备先进程度和数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与研究支持;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企业资源方面,涵盖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实践项目、资金等。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技术工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资金则是产教融合项目开展的重要保障。行业资源主要包括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行业信息等,行业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规范和依据,职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就业的重要凭证,行业信息有助于学校和企业了解产业发展动态。
(二)搭建产教资源共享平台
搭建产教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的核心。该平台应具备资源发布、查询、预约、交易等功能。学校和企业可将自身闲置或可共享的资源信息发布到平台上,如学校的实验室设备、企业的生产车间等。其他方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查询所需资源,并进行预约使用。对于一些有偿共享的资源,平台可提供交易功能,确保资源提供方获得合理收益。平台要建立资源评价机制,使用方对资源质量和使用体验进行评价反馈,为资源提供方改进资源提供参考,促进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完善和优化。
(三)优化产教资源配置与利用
优化产教资源配置与利用旨在提高资 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根据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对产教资 人才培养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确保资源充足。建立资源 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方向。当某一产业技术升级时, 使其与产业技术同步。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资源共建,共同建设实训基 度整合与高效利用,为产教融合提供更有力支持。
三、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开展岗位能力分析与需求调研是构建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体系的基础。联合体应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成立调研小组,深入企业一线,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所需技能和知识进行详细分析。通过与企业员工交流、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梳理出各岗位的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对市域内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了解未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包括新兴职业岗位的出现、传统岗位技能要求的提升等。根据调研结果,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岗位能力分析和需求调研结果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每个模 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合理组合模块,形成个性化人才培 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 不同模块进 重模块之间的衔接与递进,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模块内容,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三)推进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
为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联合体要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学校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应用情况。 展讲座或培训,将最新产业技术传授给教师和学生。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积累实践经验,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问题融入教学内容。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 产业技术标准和实际项目案例纳入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这些措施, 使课程 始终 产业前沿保持同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市域产教联合体师资队伍共建
(一)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
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是 重要途径 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毕 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问题引入教学, 定相关政策,为兼职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激发 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研发项目。教师在企 践经验, 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将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融入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制定师资培养培训计划
制定系统全面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是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联合体根据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培训方案。对于学校教师,重点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培训、行业新技术培训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等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方法培训,帮助其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师资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三)完善师资评价与激励机制
完善师资评价与激励机制能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多元化师资评价体系,从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 学校教师,不仅关注其课堂教学效果,还重视其在企业实践 兼职教师,评价其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贡 如物质奖励、职称评定优先、荣誉称号授予等。为教师提供广 教融合工作,形成良好师资队伍建设氛围。
五、市域产教融合评价机制优化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评价产教融合成效。评价主体应涵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个方面。政府从政策落实、产业发展贡献等角度进行评价,关注产教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行业企业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学校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学校从自身发展、教学成果等角度进行评价,反思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生从学习体验、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映产教融合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通过多元化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对产教融合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二)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方式,能够全面了解产教融合实施过程和最终成效。过程性评价关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开展情 教 践锻炼情况、学生实习实训表现等。通过定期检查、实地调研等方 解决 合工作顺利推进。结果性评价侧重于产教融合最终成果,如人才培 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通过对比产教融合前后相关指标变化,评估产教融合成效。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既注重工作过程规范性和有效性,又关注最终成果质量和效益,为 产教融合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优化产教融合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优化产教融合策略是评价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如果评价发现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应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如果评价发现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应加强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和培训。总结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和应用。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教融合策略,提高产教融合水平和质量,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持续健康发展,为职业本科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职业本科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是实现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对接课程、共建师资、优化评价等路径,可打破产教壁垒,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未来,随着市域产教联合体不断发展完善,将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推动职业本科教育迈向新台阶,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更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匡瑛, 石伟平. 产教融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变迁的逻辑[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7):91-96.
[2] 赵志群, 陈俊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7):22-27.
[3] 徐国庆 . 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特征、问题与对策 [J]. 中国高教研究 ,2023,(03):95-100.
[4] 和震 . 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涵、功能与建设路径 [J]. 教育研究 ,2023,(08):103-111.
[5] 林宇.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01):25-30.
课题来源:2025 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XJKX25B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