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研究
许佳琦 张博然 徐文栋 李佳琪 孙蕾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22级会计学专业学生 吉林长春 130000
关键字: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具有深远意义。省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适应时代需求、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仅作为公共选修课,课时较少,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而且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各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
1.2 师资队伍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然而,目前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岗而来,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无法给予学生切实可行的指导。
1.3 教学方法单一
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2.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
通过开设创业项目实战课程,让学员分组模拟创建公司、运营项目,经历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到财务管理等完整的创业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同时,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有机融合,如将专业课程中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块与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商业计划书撰写模块相结合,帮助学生打通从知识到实践的通道,同时,也将创新创业的基础课程。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创业实践项目等时间,参加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创业经验。同时,积极引进校外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投资人等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开展讲座、讲习班等教学活动,分享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真实故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让同学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一线的创业实战经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2.3 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校内平台拓展与完善
加大对校内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的投入力度,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通过 3D 打印设备、智能硬件开发平台等先进的创新创业设备,扩大场地规模,完善硬件设施。同时组建专业运营管理团队,定期组织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从项目创意构思、撰写商业计划书到项目入驻、运营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在校内营造创新创业竞争合作的良好氛围。
2.4 校外合作深化与创新
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等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校外实践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例如,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老师的同时,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锻炼创新创业能力,选派优秀学生到企业参与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高校与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核心业务环节。
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1 加强创新创业宣传教育
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宣传媒体,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2 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竞赛活动
高校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培训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
需求和层次,开设创业基础培训、创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项目孵化培训等课程。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细则,省有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简化政策申请程序,缩短审核周期,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每一位有创新创业愿望的大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政策内容、申请流程以及自身所能享有的优惠政策,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会进校园、制作政策解读短视频、搭建政策咨询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
4.1 拓宽资金渠道与完善融资服务
政府牵头设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项基金,放宽申请条件,提高资金支持额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开发适合大学生创业特点的小额贷款、信用贷款等产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天使投资、众筹等方式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缓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4.2 营造浓厚创业文化氛围
省要通过举办创业明星事迹分享会、优秀创业项目成果展、树立创业榜样、发挥榜样引领激励作用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让大学生在宽松、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中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社会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倡导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理念。
五、结论
提升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及确保政策有效落实等路径,可以有效提高省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魏姗珊,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史志,2013,(23):255.
[2]陈雨,吴学松.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实现困境及优化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3,(3):31-35.
[3]武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0):107-109,112.
项目来源:2024 年省高教科研课题项目名称: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JX24D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