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

许倩露

舟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岛北营业所综合处 浙江舟山 316012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都很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视为硬杠杆,但忽视“安全文化”系统性软实力塑造的现象时常存在,导致不少企业文化建设偏重业态绩效成果而缺失安全文化长效体系构建。那种安全文化“看不见摸不着”的说法是企业没有实质安全文化建设造成的错觉,真正的安全文化不仅看得见而且是多姿多彩的系统化工作,唯一的区别就是企业是否足够重视而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都占据着特定比重且缺一不可,决策层对于安全文化战略规划至关重要,是维持整个系统机构良好运行的核心保障,诚如 IBM 前总裁郭士纳所言:“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那么顶层设计是否正确定位安全文化的特殊作用和建设标准?投入的专项经费是否成正比?安全文化建设是否纳入整体文化的绩效考核?是否推行安全文化专项激励机制?从一些军事化单位可以一窥究竟,其“安全文化”必然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生命攸关地位,并且单位自上而下的安全文化精神面貌良好。全员都有严谨认真、敬畏有度的安全文化意识,十足的工作执行力。那么,如何有效构造企业安全文化阵地呢?

首先是要具备企业安全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因人因事变化而废弛不张,不因过程结果不明显而变相形式主义。同时那种“新官不理旧账”的脱节现象,值得深省涤除。如何将全员思想精神融合到安全文化氛围?怎样把企业打造成安全文化主阵地?采取何种步骤建设什么样的企业安全文化形态?都需要有中长期企业安全文化战略规划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明确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质内涵、重要意义、具体内容、目标任务等;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创建的宗旨和对企业发展壮大的特殊作用;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总纲;明确实现安全文化带来的精神文明成果与获得的社会正向效益等。

其次是年度计划紧紧围绕规划大纲具体分解细化落实内容,既要体现规划中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又要把各时期安全文化新动态,包括融入安全生产管理中长期目标,注重潜移默化教学育人、知行合一的实践安全文化观,形成高效动态、寓教于乐的企业安全文化科学体系。如何孕育安全文化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怎样培育员工安全文化创建执行力?采取什么措施使安全文化入脑入心入言行等?需要细致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与时代性有效结合,构建多元动态的企业安全文化阵地。其实从日常言行举止的安全意识自觉性,大致知道员工的激情与安全文化氛围是否足够,也是检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地生根的直观展示。

再次是要把人的综合素质和职工的安全感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范畴,国情所致不可能全部“机器换人”,无论产业怎么升级换代,理念如何超前先进,多数的企业发展还是靠人,因此人的安全素养尤为重要,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切实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成为企业不该忽略的专项行动,这就需要在每年度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中,充分体现出作为企业员工获得感和自豪感的实质方面,而不仅仅抓安全生产面子上的功夫,走出去、走下去更是一种安全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更加体现职工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体基础。当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讲究“防患于未然”全面高效的隐患排查治理战术,把全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实质就是把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有机统一起来,充分给予“人文关怀”的感知度,重视职工的身心健康安全,将心理辅导纳入岗位素质教育活动中,切实抓牢人的思想侥幸意识和心理“隐患无感”这个牛鼻子,使所有可能产生“动态意识”或“非显性物理现象”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干预。直白点说所有人员活动空间都纳入“安全干预体制内”,以养成良好习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虽然有些事故可以预防有些无法完全控制,难点在于意识不到或不确定状况的发生率。时常听到‘人不走运时喝口冷水也塞牙、放个屁也会砸了脚后跟’等抱怨,来形容意想不到的“晦气”之事,其实这就是人身安全隐患暴露的后果,也表明人身安全隐患存在“动态的不确定性”的现象。因此说,企业安全文化层面也需“三级管理模式”,同样适用海恩法则(事故 =29 起必然轻微事故 +300 起未遂先兆 +1000 起事故隐患)。

第四是把非工作状态下的职工人身安全有效地通过年度安全文化教育活动传导到全员的思想深处和行为习惯,同样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点,而不能有“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要多少”用人思想。卓越的企业其安全文化必然很重视八小时以外的人身健康安全,并始终坚持“每个人都是企业的财富”价值观。不过如何让员工都能自觉向‘企业财富’演变,那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的真实体现了。因为抓安全生产管理是得罪人的活儿,所以有些单位都是隔靴搔痒走过场,不出事故绝不会指名道姓动真格的,都把“做好人”放在第一位,如此“无为而治”的工作作风,体现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就缺少“事在人为”的较真劲儿。其实安全生产管理最忌千篇一律教条固定模式,而忽视动态变化规律,如不同季节、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等都有相应的‘思想动态’安全隐患和防范风险点,比如一线员工除了日常作业安全与交通安全外,还要有针对性的重点防范宣教,春季——防病防狗防过敏;冬季——防冻防滑防事故;夏季——防暑防蛇防雷电;秋季——防风防燥易燃易爆,等等。更有工作中极端用户的投诉纠纷影响非工作状态情绪,以及家庭问题影响工作绩效等情况,这些都与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密切相关。对应的宣教需及时跟进,不能当作八小时之外问题听之任之。可以说任何一个岗位、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员都有一定的隐患风险点,都有管理制度约束和自我管理约束的必要性,只是企业如何看待如何定位如何防控的问题而已,既要认识到位,更要落实到位,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第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和整体增强长效机制。在一般的制度基础上,建立年度安全“金点子”奖和隐患“复眼”奖——重大隐情发现奖励,有利于强化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推行安全文化建设分类分级制,把“人人讲安全”

落到实处落到日常。将安全文化设置成全部 + 核心 + 重点的操作模式,其中一部分是所有人必须掌握的,一部分是专业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部分是与激励挂钩的,通过什么合理手段验证需制订科学措施的,也需构建安全文化专项奖罚制度,譬如具备企业安全文化“常识安全须知”“专业安全知识”“动态安全知识”“安全积分竞赛”等内容,逐步形成标准化企业安全文化体系,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掌握“常识须知”,定期学习“动态知识”;相关特种岗位或管理人员都要学习掌握“专业安全知识”“专项安全须知”;通过自觉参与“安全积分竞赛”活动才能获得专项绩效奖等。建立创新安全文化等级竞赛与专项激励系数挂钩机制,营造全员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员年年有进步的获得感,人人有参与人人会应急的积极性,企业安全文化形成人人自觉参与应知应会氛围,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整体提升动力。另外,企业安全文化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的时代先进性,随着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大发展,适时接口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体系,分级分类专题培训,最大化利用科技力量的优势,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风险管控难点、盲区等实质性问题,数智化安全文化建设,精准提升安全文化水平。

综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有静态展示教育功能,又有动态更新健全机制。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卓越强大企业的必修课。

[ 作者简介 ] 许倩露(1990.05-)女,汉族,浙江省舟山市人,本科学历,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