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球类项目分层教学实践路径
庄占能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362261
一、引言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重要体现。球类项目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义重大。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中 “一刀切” 的现象较为普遍,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球类项目分层教学实践路径,成为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体育球类项目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融入缺乏系统性,教学目标多停留在技能层面,忽视学生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的分层指导,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于侧重技能考核,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不足,这些问题均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球类项目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实施策略
为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初中体育球类项目特点,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及动态调整等方面制定以下实施策略,以推动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精准定位分层目标,兼顾核心素养各维度
依据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及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群体。针对不同层次群体,结合球类项目特点,制定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分层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设定掌握球类基本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目标;对于中等层次学生,侧重提升球类运动技能水平、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调节运动中的情绪;对于高水平学生,着重培养竞技能力、树立公平竞争理念、提升心理抗压能力。在目标设定过程中,确保各层次目标相互衔接,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设计分层内容,贴合不同层次学习需求
根据分层目标,设计与之匹配的球类项目教学内容。
基础层:以球类项目的基本规则认知与简单技能习得为核心,通过分解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基础。在篮球教学中,设置原地高低运球、直线运球等基础动作练习,配合 " 绕桩运球接力赛 " 等趣味游戏,强化手眼协调能力;足球教学则以脚内侧推带球、脚背正面运球为重点,结合 " 运球穿越障碍 " 等情景模拟,培养空间感知能力。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品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赛场规则重要性;同时引入动态拉伸、关节活动等热身方法,指导学生建立科学运动习惯。
中间层:在巩固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构建技能组合与实战应用场景。篮球课程设计 " 三对三传切战术演练 ",要求学生在移动中完成传球、跑位与投篮配合,通过录像回放进行动作纠错;足球教学开展五人制小场地对抗赛,设置不同位置角色,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与位置感。教学中增加团队协作训练模块,通过小组反思会分析比赛得失,结合情绪管理游戏(如 " 压力情境模拟应对"),提升学生在高强度对抗中的情绪调节能力。
高层:聚焦竞技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引入专业战术体系与裁判知识。篮球训练围绕联防、快攻等复杂战术展开,组织校际友谊赛检验战术执行效果;足球教学开展全场地 11 人制比赛,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射门角度、跑动路线等技术细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裁判执法场景,让学生学习规则解读与判罚尺度;设置逆境比赛情景(如故意制造比分落后),针对性训练心理抗压能力,同时通过赛事复盘强化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随层次逐步提升,且各层次内容中均渗透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培养要素,确保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内容中获得发展。
(三)灵活运用分层方法,实施针对性教学指导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分层指导。对基础层学生,采用阶梯式示范讲解法:教师先进行完整动作示范建立整体认知,再拆分关键环节进行慢动作演示,配合口诀化讲解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教学中,将动作分解为 “一大二小三高跳” 三个步骤,通过连续三天的分解练习强化肌肉记忆。同时建立 “进步积分卡” 制度,每掌握一个分解动作即可获得积分,兑换体育用品小奖励,利用正向激励帮助学生突破畏难心理。
对中间层学生,实施 “双循环”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按体能、技术互补原则分成 5 人小组,设置基础技能循环赛与战术配合挑战赛两种模式。在足球传切配合训练中,先通过组内循环赛巩固传球脚法,再以班级联赛形式检验战术运用效果。教师手持便携式摄像机记录典型场景,训练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回放分析,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纠错,对存在衔接障碍的小组进行战术沙盘推演,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逻辑。
对高层学生,开展项目式探究教学:结合校际比赛实际需求设置战术课题,如 “破解区域联防的进攻策略研究”。学生以课题小组为单位,通过观看职业比赛录像、查阅战术资料、开展模拟对抗赛等方式进行研究。教师引入运动心率监测设备,在高强度对抗中观察学生生理数据变化,在体能临界点时介入指导,既保障训练安全又培养学生突破极限的能力。定期组织战术研讨会,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创新方案,优秀成果将被纳入校队战术库,激发学生的竞技思维与创造热情。
(四)构建多元分层评价,全面反映核心素养发展
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的多元分层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基础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点关注其技能掌握进度、参与度和运动习惯养成情况;中间层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考察技能提升幅度、团队协作表现及情绪调节能力;高层则注重竞技能力、战术运用、体育精神及心理表现的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涵盖运动技能,还包括健康行为的养成、体育品德的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通过评价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明确努力方向。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球类项目分层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定位目标、科学设计内容、灵活运用方法、构建多元评价及动态调整机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其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心理健康素养。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使分层教学更加完善,为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初中生贡献力量,推动初中体育教学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伟.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J]. 体育教学研究,2024(2):36-40.
[2] 张娜. 球类项目分层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探讨 [J]. 校园体育,2024(3):51-55.
[3]赵明.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J].教育探索,2024(1):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