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
杨婷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初级中学 433013
一、引言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包容,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应对的能力。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这一目标,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在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从课程设计层面来看,现行教材虽然增设了文化板块,但多以节日习俗、名胜古迹等表层文化知识为主,对价值观差异、社会规范等深层文化内容涉及较少。例如在讲解西方节日时,往往仅停留在节日起源和庆祝方式的介绍,未能深入探讨节日背后蕴含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文化差异。教学实践中,填鸭式的词汇语法讲解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即使涉及文化内容,也常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导致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片面、肤浅。
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大部分课堂仍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生动有效的情境创设和实践活动。虚拟仿真技术、角色扮演等创新教学手段应用不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文化知识,难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以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道歉场景为例,教师多通过文字描述不同文化下的道歉策略,却未设计模拟对话情境,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师资层面,部分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素养不足,难以胜任深度文化教学。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初中英语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跨文化交际培训,在面对中西文化冲突案例时,无法进行深入剖析和引导。此外,教师对文化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多以笔试考查文化知识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动态评估,这种评价导向也间接影响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
三、实施策略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通过系统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感知、理解和运用跨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挖掘教材文化元素,搭建跨文化认知基础
教材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素材。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2 “We're Family!”时,可深入挖掘家庭文化相关内容。教材中涉及不同家庭成员的称呼、家庭活动等,教学中不应仅停留在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上,而是要拓展到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例如,引导学生对比中国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和西方家庭中“更强调个体独立”的特点,通过展示不同家庭的照片、讲述家庭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这种差异。同时,结合教材中关于家庭节日的内容,介绍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节日习俗,如中国的春节家人团聚、西方的圣诞节家庭庆祝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观念的异同,为跨文化认知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庭的特点,然后与教材中所呈现的西方家庭进行对比,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认知的过程中。
(二)创设真实交际情境,引导跨文化体验感知
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能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环境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知。以七年级上册 Unit 3“My School”为例,该单元围绕学校生活展开,包含学校设施、课程安排、师生互动等内容。教学中,可创设“中外学生校园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校园生活的交流。比如,设置“参观学校”的场景,一方扮演中国学生向外国学生介绍学校的教学楼、操场、实验室等,另一方则用英语回应并介绍自己国家学校的相关情况。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涉及到学校制度、课堂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例如,中国学校课堂上更强调纪律性,而西方一些学校的课堂氛围相对活跃;中国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西方学校也存在不同等。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跨文化交际的细节,感知文化差异对交际方式的影响。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外国学校的校园生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的校园文化,增强跨文化体验。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促进跨文化互动融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跨文化互动的机会,促进文化的融合理解。七年级下册 Unit 1 “AnimalFriends”围绕动物展开,涉及不同国家对动物的态度和文化象征意义。教学中,可组织“动物文化交流会”活动。让学生搜集不同国家与动物相关的文化知识,如中国文化中“龙”象征吉祥尊贵,而在西方一些文化中“龙”则代表邪恶;印度将牛视为神圣的动物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板展示自己搜集的内容,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之后,开展“我为动物代言”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别代表不同国家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阐述在各自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人们对它们的态度。
(四)结合规则教育内容,渗透跨文化行为规范
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行为规则和礼仪规范,结合教材中的规则教育内容,可向学生渗透跨文化行为规范。七年级下册 Unit 2“NoRules, NoOrder”涉及各种规则,如交通规则、校园规则、公共场合规则等。在教学中,可将中西方的规则进行对比教学。例如,交通规则方面,中国车辆靠右行驶,而一些西方国家车辆靠左行驶;在公共场合,中西方对“安静程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西方一些场合更强调保持安静。通过列举这些具体的规则差异,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需要遵守不同的行为规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文化规则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
四、结语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挖掘教材文化元素、创设真实交际情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渗透跨文化行为规范、拓展跨文化生活认知等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娅.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 英语教学通讯,2024(3):45-49.
[2] 李微薇 .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挖掘与运用 [J].基础教育研究,2024(5):67-70.
[3] 张莉. 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应用[J]. 教学实践与研究,2024(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