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质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的实证研究
刘海青
遵化市第三中学 064200
学校适应 (School Adaptability) 不仅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还包括他们对学校的感觉和态度,以及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 , 主要包括学校环境适应、学校学习生活适应、师生、同学关系适应等部分。由于初中阶段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适应被认为是衡量初中生重要的发展性指标。研究表明,学校适应不良已经成为特殊经历学生(如,留守、寄宿、童年遭受创伤等)的典型特征。此外,学校适应不良也逐渐成为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如,相关研究发现学校适应在青少年亲子关系和抑郁情绪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学校适应水平越低,抑郁水平越高。因此,揭示影响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可以为改善中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证据。
一、亲子沟通质量正向预测初中生学校适应
大量研究表明,亲子沟通是青少年风险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例如,张卫(2021)发现亲子沟通显著调节网络受欺凌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具体而言,高亲子沟通可以强有力地削减高网络受欺凌对青少年 NSSI 的风险效应。王玉龙(2022)发现高亲子沟通状态下,处于抑郁状态的青少年也具有更低的自伤风险。牛更枫(2019)发现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在生活中经常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的青少年能够从父母处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此外,亲子沟通也可以作为个体直接应对消极情感的一种有效的情绪管理方式。有研究者提出,情绪表达对亲子沟通有正向预测作用,高情绪表达个体与父母的沟通频率更多,沟通内容更丰富,亲子关系和沟通质量也更好。因此,可以认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良好沟通为其应对学校适应的困扰提供必要的心理资源和应对策略,因此降低了其适应不良的可能性。
二、心理一致感在亲子沟通质量和初中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和有益健康模型,在生活中经常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的青少年能够从父母处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而这些资源属于组成心理一致感的重要一般性抗拒资源,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应对负面事件,降低适应不良的发生。例如,杨颖等(2022)和刘成伟(2022)的研究发现,高水平亲子沟通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较高的社会支持、亲子亲密度和积极的同伴关系与应对方式。而陈晓旭(2022)发现亲子亲密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心理一致感。此外,大量研究发现,心理一致感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更好的应对消极情绪和不良事件。如,付爽(2023)和白玉萍(2024)发现心理一致感与青年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呈负相关,与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以上研究说明,心理一致感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一致感,进而提高学校适应水平。
三、学习投入在亲子沟通质量和初中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学习投入在初中生亲子沟通质量与学校适应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投入和心理一致感在亲子沟通质量和学校适应之间发挥链接中介作用。首先,亲子沟通可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例如周昊昊(2018)发现亲子沟通对中职生学习投入有积极影响 , 经常与父母在学习方面进行沟通的中职生, 其学习投入总体水平是几乎没有亲子沟通中职生的 1.343 倍。这可以用资源保存理论和风险—缓冲假说解释,资源保存理论认为在生活中经常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的青少年能够从父母处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心理资源,而这些资源属于促进学习投入的积极因素,进而提升了个体的学习投入。刘成伟(2022a)发现,积极的亲子沟通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而家庭亲密度较高的孩子还会把这种家庭关系的处理模式迁移到同伴关系中去,进而正向影响同伴关系,最终提升他们的的学习投入。[ 而风险缓冲假设认为,亲子沟通是缓冲负面事件的重要保护性因素,高亲子沟通、提高了孩子对负面情绪或事件“免疫力”,削弱了负性因素对学习投入的消极影响。例如,刘成伟(2022b)发现高亲子沟通能缓冲不良同伴关系对学习投入负向影响的风险。而学生学习投入越多,越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更好地适应学校(熊红星等,2020)。
另外,学习投入和心理一致感在亲子沟通质量和学校适应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水平通过提高个体的心理一致感,提高学习投入,从而影响初中生对学校的适应。这也支持并拓展了以往以高中生和中职生为研究对象的结果。如,杨媛媛(2015)发现高中生的心理一致感可以正向预测其学习投入水平,沈娅歆(2016)发现中职生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与心理一致感各维度存在正相关。这也可以用有益健康模型来解释,心理一致感作为一般性抗拒资源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学生在遇到学习突发事件中,能够沉着冷静的面对并采用有效的行为解决模式,对未来充满希望,能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去,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自豪感、意义感和自信。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青少年保持和谐关系的核心联结,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增加青少年在应对负面事件和负性情绪的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学习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投入,促进学业成绩。 教师还可以传授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帮助其在与父母沟通时进行愉悦且顺畅的交流,引导并鼓励学生换位思考,让他们站在父母的角度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亲子沟通的频率与质量,从而建立亲密、平等、和谐的亲子沟通关系。
参考文献
[1] 魏建华 , 高雯 , 张嘉欣 , 等 . 亲子沟通质量对寄宿初中生情绪适应的影响 : 情绪应对的中介作用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1):22-25.
[2] 丁顺前 , 马志云 . 增进亲情纽带 助力学生成长 [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 , 2020(5):21-23.
本文系:遵化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亲子关系质量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课题编号:2024ZHCJ02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