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中政治习题形成机制与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孙玉梅

辽宁省凤城市第二中学 1181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政治习题存在脱离实际、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项目化教学强调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为习题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如何将项目化理念有机融入政治习题体系,构建兼具学科特性和实践价值的习题模式,成为当前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项目化教学视角下的习题形成机制

项目化教学视角下的高中政治习题形成机制强调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系统化设计流程实现习题与教学项目的有机融合。该机制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项目主题,将政治学科概念与真实社会问题相结合,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设计阶梯式问题链,从基础性认知问题逐步过渡到综合性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深度学习;注重评价反馈一体化,开发包含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价值认同的多维评价工具,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动态调整习题难度;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运用双向细目表确保习题覆盖核心知识点与关键能力,通过教师协作研讨和学生反馈不断优化习题设计,最终形成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新型政治习题系统。

二、实践路径

(一)基于社会热点项目的习题开发与实施

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过程中,社会热点项目能够有效搭建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的桥梁。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社区治理设计系列探究任务。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走访社区居委会,观察民主议事会的实际运作,引导其分析基层民主协商的具体案例。在习题设计上,可设置三个递进层次:首先要求学生梳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条文,其次针对社区停车位改造等实际问题撰写协商方案,最后模拟召开居民听证会进行方案答辩。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习题训练,既巩固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二)模拟实践项目的沉浸式习题设计

角色体验是深化政治认知的有效方式,通过创设仿真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结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内容,可设计校园道德法庭模拟项目。在该项目中,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围绕虚拟的 AI 换脸技术侵权案展开辩论。习题设计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价值观理论,分析技术发展与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冲突,并尝试提出兼顾多方利益的调解方案。通过角色代入式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掌握了价值判断的标准和方法,更深刻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价值选择的复杂性。

(三)调查研究项目的探究型习题构建

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对应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题,可组织开展家庭收入结构调查项目。在该项目中,学生需要设计调查问卷,采集不同职业家庭的收入构成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习题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收入分配图表,结合课本中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理论撰写分析报告。通过亲身参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收入分配制度的现实意义,并为完善分配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跨学科整合项目的综合性习题探索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系统思维的重要途径,围绕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程主题,可设计特区发展史跨学科研究项目。该项目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多学科视角,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习题设计强调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要求学生选取特定历史节点,从政策背景、实施效果、空间布局等多维度分析改革措施的合理性。这种跨学科的习题训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培养了其运用多学科方法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校本资源支持下的习题优化与迭代

校本资源的深度开发是实现习题持续改进的重要保障,以高中政治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科学思维方法单元为例,可结合学校发展历史设计校史馆策展项目。通过整理学校重大决策档案,如新校区建设过程中的民意征询记录等一手资料,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习题设计注重实践创新,例如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改进往届学生的策展方案,或设计具有交互功能的展览模块。这种基于校本资源的习题开发模式,既传承了学校文化,又使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变得生动具体。

(六)信息技术融合项目的创新性习题开发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技术为政治习题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学时,可设计数字文化传播项目。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民族文化数字展厅,通过短视频平台开展传统文化传播实践。习题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第二阶段设计数字文化产品的传播方案,第三阶段评估传播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要运用大数据工具分析用户反馈,结合课本中文化传播理论调整传播策略。这种融合信息技术的习题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其数字化环境下的文化传播能力,为政治教学注入了时代活力。

结束语

项目化教学为高中政治习题设计开辟了新视角,使习题成为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关注不同区域学校的适应性实践,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习题开发,持续完善项目化习题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推动政治教学向素养导向深度转型。

参考文献

[1] 陈会霞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24):102-104.

[2] 唐永杰 . 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34):129-134.

[3] 郑永斌 .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教学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为例 [J]. 新课程 ,2023,(2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