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高娜
元氏县第一中学 051130
一、引言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资源。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塑造正确价值观。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不高、理解浮于表面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索高效的经典文本阅读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二、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走进经典世界
在经典文本阅读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例如,在教授《祝福》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纪录片片段,展现民国时期江南农村的整体风貌,镜头缓缓扫过破旧的房屋、泥泞的小路、忙碌的村民,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紧接着,利用多媒体聚焦于传统的祭祀场景,详细展示祭品的摆放、人们祭祀的动作和神态,以及封建礼教下人们穿着的特色服饰,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呈现。同时,播放哀伤低沉的音乐,从细微的呜咽到逐渐增强的悲怆,全方位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
音乐声中,教师戴上复古的眼镜,手持泛黄的书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中关于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关键段落。读到祥林嫂失去孩子时,声音哽咽,语调低沉;读到人们对她的冷漠时,语气中充满悲愤与无奈。通过极具感染力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悲剧色彩。朗读结束后,教师还可展示一些历史资料,介绍当时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社会阶层的种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如此,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对祥林嫂所处的社会有了直观认知,为深入理解其悲剧根源奠定基础。
又如,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风声呼啸、雪花纷飞的自然音效,同时展示草料场、山神庙的3D 建模图片,从不同角度呈现建筑的结构和细节,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随后,教师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地位,以及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在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了一定了解后,开始讲述林冲被陷害的经过,讲到林冲初到草料场时,语调平和;随着情节发展,当危险逐渐逼近,声音变得紧张急促,使学生仿若跟随林冲走进那个风雪之夜,激发其探究林冲命运转折缘由的兴趣。教师还可适时提出问题,如“如果你是林冲,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其参与感。
(二)巧设问题,深入文本内核
当学生对经典文本所处情境有了感知后,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帮助他们透过文字表象,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教师可先抛出具象化问题:“别里科夫都有哪些套子?这些套子对他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通过研读文本,会发现别里科夫不仅有有形的诸如衣着、用具的套子——晴天带雨伞、穿雨鞋,甚至睡觉时也要用被子蒙住脑袋;更有思想观念上的套子——他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任何新事物都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由此,学生能逐步理解他胆小怕事、保守顽固的性格特点。
接着,教师追问:“别里科夫只是一个人吗?他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这一问题将视角从个体延伸到群体,促使学生思考当时沙皇专制统治下,整个社会的压抑氛围与民众的精神状态。学生通过分析会意识到,别里科夫并非个例,而是那个时代众多被专制思想禁锢的人的缩影,他的存在折射出社会的病态与人们思想的麻木。
同样,在教《促织》时,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提问:“成名一家因促织而命运起伏,这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官府为何对一只小小的促织如此重视?这种现象揭示了封建官僚体系怎样的本质?”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文本,能洞察封建社会的腐朽,以及百姓在苛政下的悲惨遭遇。从成名一家的遭遇中,学生可以看到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各级官吏的贪婪残暴,以及底层民众在强权压迫下的无奈与挣扎,从而挖掘出故事背后深刻的社会内涵。
(三)开展活动,体验经典魅力
为加深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可组织多样化活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林冲、陆谦、富安等角色,演绎草料场、山神庙的情节。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深入揣摩人物心理,体会林冲从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心理变化。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林冲性格转变的必然性。又如,针对《祝福》,开展小型辩论会,辩题可为“祥林嫂的悲剧是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会反复研读文本,从不同角度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在思维碰撞中,对作品主题有更深刻的感悟,切身体验经典作品的魅力。
(四)拓展迁移,升华阅读感悟
在学生对单篇经典文本有了深入理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迁移。学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套子”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现象?让学生联系当下社会,探讨如过度依赖网络形成的信息茧房、传统观念对创新思维的限制等问题,从而明白打破思维定式、勇于创新的重要性。教授《促织》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篇章,对比不同故事的情节设置、主题表达,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将从单篇经典文本中获得的阅读方法与感悟,迁移运用到更广泛的阅读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与阅读感悟的升华。
三、结语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阅读教学,需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巧设问题、开展活动、拓展迁移等一系列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经典、理解经典、感悟经典。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滋养下,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梓轩.高中语文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24(3):35-39.
[2] 刘逸飞.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经典阅读中的应用[J]. 语文教学通讯,2024(5):42-45.
[3] 苏悦.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深度阅读指导策略[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7):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