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陈尔东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第一中学 247200

引言

高中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化,传统统一化体育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日益显著的个体差异。人教版全一册水平五教材涵盖田径、球类、体操等多类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复杂程度的运动技能并发展专项能力。由于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及运动经历的不同,高中生在体能储备、技能学习速度和运动兴趣方面存在明显分化。分层教学法通过科学分组与差异化指导,为破解体育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与个体需求矛盾提供有效路径。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运动能力差异性与统一教学目标的矛盾

高中体育教学通常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实施,但学生运动能力存在显著分层。部分学生经过系统训练已掌握规范技术动作,而另一些学生甚至缺乏基础运动经验。例如在篮球模块教学中,统一要求所有学生完成行进间投篮练习时,基础薄弱学生难以协调跨步与出手动作,而高水平学生早已掌握技术要点,重复练习易产生倦怠感。这种差异导致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节奏,若照顾基础薄弱学生则拖慢整体进度,若按大纲推进则加剧学生两极分化。

(二)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制约学生发展

现行评价多采用标准化测试,如田径模块中统一要求男生千米跑达到特定时间。这种评价忽视学生初始体能差异,难以客观反映个体进步幅度。体能较弱学生尽管努力训练仍难以达标,逐渐产生挫败感;而体能优势学生无需努力即可获得好评,缺乏挑战动力。单一评价标准既无法准确衡量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激发各类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实施科学分层与动态调整机制

在学期初通过体能测试、技能评估和兴趣调查进行综合分层。以水平五篮球模块为例,设置基础层、发展层和进阶层三层分组。基础层侧重球感培养和基本动作规范,如原地传接球练习;发展层进行组合技术训练,如行进间传接球衔接投篮;进阶层开展战术应用训练,如挡拆配合实战。每月通过技能测评进行组间流动,基础层进步显著者可进入发展层,保持分层动态性。教师需建立学生运动档案,记录技能掌握进度和体能变化,为分层调整提供依据。动态分层避免标签化效应,激发各层次学生向上发展的动力。

(二)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根据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设置分层目标,在田径跳远教学中基础层目标设定为掌握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练习时使用标志物提示助跑节奏,起跳区域设置明显标记;发展层目标为优化空中收腹动作,采用悬挂式吊球让学生体会腾空姿势;进阶层目标为提升整体技术效率,通过高速摄影分析各技术环节的动力学特征。各层学生均学习相同技术原理,但练习内容呈现梯度差异:基础层主要进行 20 米加速跑接起跳练习,发展层完成全程助跑技术练习,进阶层则着重在逆风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训练。

(三)设计分层教学方法与练习手段

针对不同层次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体操前滚翻教学中,基础层采用斜坡辅助法,利用倾斜垫板降低滚动难度,教师逐一纠正团身动作;发展层在标准垫上完成连续前滚翻,要求滚动直线性与起身稳定性;进阶层则进行创新组合练习,如前滚翻接纵叉起身,并尝试在平衡木上完成基本滚翻动作。保护措施也相应分层:基础层全程使用保护带,发展层教师重点保护颈部,进阶层主要提供动作提示。通过这种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前提下获得技术提升。

(四)构建多层次课堂组织模式

采用分组轮换与整体结合的组织形式,球类模块教学时将不同层次学生混合编组进行战术练习,利用高水平学生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在技术训练时段则按同质分组进行专项练习。如排球垫球练习中,基础组进行自垫球巩固手感;发展组进行双人对垫练习;提高组进行移动中垫球训练。同时设置跨层互助机制,安排进阶层学生指导基础层练习,既缓解教师指导压力,又促进学生对技术要领的深层理解。在篮球模块实战环节中,采用混合能力分组进行半场对抗。教师特意将进阶层学生与发展层学生编入同组,通过高水平学生的突破分球为队友创造得分机会。在防守训练时又按同质分组,各层次分别练习相应难度的防守步法和团队协防策略。

(五)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采用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关注进步幅度,基础层学生只要掌握基本动作即可获得良好评价;终结评价保持标准统一,但按层次设置不同权重。如武术模块考核中,基础层评分侧重动作规格;发展层评分侧重动作连贯性;进阶层评分侧重形神兼备。同时引入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让学生关注自身进步而非单纯与他人比较。评价结果作为分层调整的参考依据,形成教学—评价—调整的良性循环。在田径跳远单元评价中,基础层主要考察助跑节奏改善程度,发展层关注空中姿势改进幅度,进阶层评估技术细节优化水平。每月将过程评价记录与技能测试结果综合分析,作为分层调整的重要依据,实现动态跟踪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效回应了学生个体差异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挑战。通过科学分层、目标分解、内容梯度化、方法多样化和评价多元化的综合实施,使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中获得适宜发展。人教版水平五教材的模块化设计为分层教学提供良好基础,教师需深入理解教材体系,灵活运用分层策略。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与学生心理发展契合等深度实践问题,持续完善高中体育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全员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袁霞.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J]. 体育世界 ,2024,(05):64-66.

[2] 高建婷, 周刚.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分析 [J]. 体育世界 ,2024,(04):93-95.

[3] 娄赛.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01):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