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

作者

李娟娟 胡逢春

1 五七〇二完全中学2 咸阳市教研室

一、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对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而言,数字技术不仅是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的工具,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关键手段。然而,当前农村地区高中英语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仍存在显著差距,系统探究其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1. 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教师需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智能教学设备(如VR/AR 终端、智慧黑板)的操作技能,并将其深度融入备课、授课、评价等教学全流程。例如,通过 AI 课堂实现个性化学情分析,利用虚拟课堂开展跨文化交际模拟教学,借助云平台实施动态作业批改。

2. 数字资源整合与开发能力。教师需具备从海量网络资源中精准筛选、系统整合教学素材的能力,并能基于教学实际需求开发特色化数字资源,如主题微课、互动教学动画、分层电子题库等。例如,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整合英文影视片段、新闻报道、学术讲座等资源,通过剪辑、翻译、字幕制作形成校本化教学素材包,实现资源的精准适配与高效利用。

3. 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依托数字技术重构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探究式、混合式教学实践。例如,通过在线协作工具组织跨班级、跨区域的英语项目式学习,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

4. 数字信息安全与道德意识。教师需掌握数据安全防护知识,能够保障师生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使用数字工具收集、存储、处理教学数据。同时,需在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抵制不良内容,培养文明上网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筑牢数字时代的教育安全防线。

三、当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1. 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两极分化。部分青年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基础教学软件,但对新兴技术的掌握普遍不足;中老年教师则普遍存在“技术恐惧症”,依赖传统讲授法,数字化教学参与度低。这种代际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呈现显著分化。

2. 数字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薄弱。多数教师缺乏系统性资源整合意识,存在“拿来主义”倾向,直接套用网络资源导致教学内容与农村学生认知水平脱节。自主开发的数字资源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创新性不足、技术质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3. 数字化教学创新深度不足。当前农村高中英语课堂中,数字技术多被用作“电子黑板”或“播放工具”,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情分析、过程性评价、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优势。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 + 多媒体演示”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足,城乡课堂教学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

4. 数字信息安全教育缺位。教师普遍缺乏信息安全课程设计能力,未将数据隐私保护、网络舆情应对等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在使用在线平台时面临信息泄露、网络欺凌等风险,部分学生因缺乏规范意识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载体,而教师未能及时提供专业性指导。

5. 数字化基础设施滞后。受地域经济限制,农村高中普遍存在数字化设备短缺问题:多数学校仅有基础多媒体教室,缺乏录播室、VR 实验室等高端设施;“AI 课堂”“云课堂”所需的师生终端设备(如平板、智能手环)严重不足;网络带宽不足导致在线教学卡顿,制约了先进教学模式的落地。

四、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一)夯实基础设施保障

1. 硬件升级。教育部门需建立农村高中数字化专项经费,配备智能黑板、移动教学终端(如教师平板、学生学习机)、高速网络等

基础设备,建设“数字教学充电站”(集成扫描仪、微课录制系统、VR 设备等),确保硬件设施覆盖教学全场景。

2. 资源供给。学校应采购优质数字资源,并组织骨干教师开发“轻量化”校本资源包,通过县域教师云盘实现跨校资源共享,缓解城乡资源失衡问题。

(二)构建分层培训体系

1. 精准化培训设计。根据教师年龄、技术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1)初级班:聚焦计算机基础(文件管理、办公软件)、基础教学工具(如希沃白板、问卷星);

(2)中级班:强化学科融合能力(如批改网作文智能批改、AI口语评测系统);

(3)高级班:探索前沿技术应用(如 AI 辅助教学设计、元宇宙课堂)。采用“线上慕课 + 线下工训坊”混合模式,确保培训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2. 校本研修创新。推行“1+N”结对帮扶机制,由数字骨干教师牵头组建“数字素养共同体”,通过案例研讨、课例打磨、技术攻关等活动,实现教师群体的协同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术研讨会,借鉴先进教学模式。

(三)激发自主发展动能

1. 价值认知重塑。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成果展等形式,向教师直观呈现数字素养对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成绩改善的实证数据,强化“数字素养是未来教师核心竞争力”的认知。

2. 榜样示范引领。评选“数字教学标兵”,通过公开课展示、短视频传播等方式分享优秀案例,形成“学有标杆、做有方向”的良好氛围。

3. 激励机制构建。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立“数字化教学创新奖”,对成果突出者给予职称评定倾斜、专项奖金等激励,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

(四)深化交流与合作

1. 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开发“农村英语教师数字素养社区”线上平台,设置资源共享、技术问答、案例库等板块,促进教师跨校际交流;定期举办线下“数字教学嘉年华”,通过工作坊、说课比赛等形式,推动实践经验的深度碰撞。

2. 实施跨区域合作项目。教育部门牵头组建“城乡学校数字结对联盟”,通过同步课堂、联合开发课程等方式,让农村教师参与城市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实践;鼓励高校与农村高中合作开展“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引入学术前沿理念与技术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

提升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通过“意识觉醒—能力提升—环境优化—制度保障”的四维协同路径,破解当前存在的认知偏差、技术鸿沟、资源匮乏等问题。未来,随着5G、AI、元宇宙等技术的普及,农村高中英语教学需持续关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动态调整策略、完善支持体系,确保农村学生平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这一进程不仅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建立长效跟踪机制,通过持续的评估与反馈,推动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砥 , 桂徐君 , 周驰 , 陈敏 . 教师数字素养 : 内涵、标准与评价 [J]. 西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03):深入剖析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演进,解读相关标准,提出评价路径,为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2. 祝刚 , 周江玥 . 推动数字素养成为全球教师必备能力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24(09):梳理国际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及提升经验,对我国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有借鉴意义。

3. 教育部 .《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 [S].2022:明确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构成维度与要求,是研究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准则。